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李玟为新专辑预热发布会现场学昆曲
作者:暂无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专辑  发布会  昆曲  现场  昆剧演员  《牡丹亭》  主办单位  李玟 
描述:歌手李玟在京为新专辑《CoCo的东西Eastto West》举行预热加油会。主办单位特别邀请昆剧演员到场表演《牡丹亭》的经典选段,李玟兴趣十足地向演员请教唱腔和舞姿,学得非常认真。为了让歌迷尽早听到李玟的新歌,发行公司还临时决定将发行日期从8月14日提前到8月8日。
厅堂版昆曲掀起新古典主义浪潮
作者:刘红庆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新古典主义  昆曲  厅堂  非物质文化遗产  演出市场  杜丽娘  浪潮  北京  电视剧 
描述:来改变着历史。它的诞生,标志着在演出市场真正开始呼应近年艺术走向上的新古典主义,掀起了新一轮的剧场新古典主义浪潮。从南北两地精英精心制作、大牌执导、高成本打造,到六十个座位、极昂贵票价、超豪华享受;从牡丹夜宴、书法表演、落水散花飞蝶,到80后唱主角、19岁的杜丽娘;从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到政府支持、老外观光、名流捧场……厅堂版《牡丹亭》在广告投入很小的前提下,迅速成了2007年夏天演出市场的一个流行词汇。今年夏天不看戏,看戏就看《牡丹亭》!不知道是谁套用了一句人人皆知的广告语,为厅堂版《牡丹亭》推波助澜,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白领圈里不再问你吃了吗?而是问你看了吗?在一些场合,没有看厅堂版《牡丹亭》会找不到与别人的共同话题。为什么是厅堂...
新中国管弦乐的第一只春燕-施咏康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
作者:梁茂春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新中国管弦乐的第一只春燕-施咏康的交响诗《黄鹤的故事》
王英惠歌词三首
作者:暂无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王英惠歌词三首
梦回明朝——厅堂版《牡丹亭》,复归明代演剧方式
作者:刘红庆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昆曲  苏州园林  传习所  明朝  汤显祖  中国文人  明代  厅堂  红楼梦 
描述:牡丹亭[昆曲之困]“昆曲,困曲也,就是唱起来能让人犯困睡觉的曲儿!”我的朋友张卫东先生早年开蒙即学《游园》、《惊梦》,那时他还是一个少年,他和他的小伙伴们不能理解古人词意之妙,常有人在拍曲的过程中昏昏欲睡,所以,他们把昆曲直接叫成“困曲儿”。
你说那一天你要来——那拉寒川、陈道斌词
作者:王佑贵曲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你说那一天你要来——那拉寒川、陈道斌词
素质教育与音乐教学改革——王英奎
作者:暂无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素质教育与音乐教学改革——王英奎
祖国,我属于你
作者:张宝星 胡绍正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属于  祖国  撒放  雨闪  黄鹤  天山  风雨  传递 
描述:祖国,我属于你
梅香幽园花影倩
作者:陈辉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花  南宋诗人  王安石  咏梅诗词  风韵  陆游  群芳  品性  古琴曲  浮动 
描述:不怕雪埋藏。"南宋诗人陈亮的咏梅诗便是梅花高洁品性的真实写照。素有花魁之称的梅花,色、香、韵、姿俱佳。梅花精神更为历代文人雅士所钟爱,他们或以其寄情,或以其抒怀,或以其言志,或以其喻美,为世人留下了多少千古佳话。
明月曾照彩云归
作者:陈辉  来源:音乐生活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间音乐  切分节奏  主题旋律  创作  民族管弦乐  月亮  五声性  聂耳  描写  晏几道 
描述:一轮明月高挂在天上,引人遐想,令人神往。古往今来,人们无不爱月、赏月、咏月、颂月。我国民族音乐中对月亮的描写极富诗情画意,大多具有柔美、典雅、朦胧、梦幻般的色彩,聆之如临仙境,教人留连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