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生殿》新识
-
作者:孟繁树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洪升 《长生殿》 爱情 新识 剧本 作品 天宝 爱情理想 李杨故事 《牡丹亭》
-
描述:把握《长生殿》的主题、如何认识和评价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等问题发表一点看法,以期对目前的讨论有所裨益。
-
从《梧桐雨》到《长生殿》
-
作者:浦汉明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长生殿》 洪升 《梧桐雨》 《舞霓裳》 自序 李杨故事 《长恨歌》 《牡丹亭》 杨玉环 白朴
-
描述:自量乎!”(《文学述论·曲论》)这是一种误解。
-
宋代蕃学考述
-
作者:何波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王朝 文化教育交流 学校教育 藏族部落 王安石 藏族地区 经院教育 藏族社会 治边方略
-
描述:等学府,学诗书、识礼义、衣绮纨、步黉舍,为吐蕃王朝培养了一批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上的人才.到宋代,汉藏文化教育的交流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是蕃学的建立.为了论述方便起见,我们把有关蕃学的史料梳理如下:秦凤路缘边安抚司言:“洮河蕃部近知官有借助钱,不住出汉请领.缘初得朝旨,令再三住支,窍虑以故阻节蕃情.”诏自今更不限时月支借,如经略司钱不足,以市易司钱续支.又言“通远军宜建学.”亦许之.王安石曰:“种世衡在环州建学,令蕃官子弟入学,监司疑其事,遣官体量.世衡非欲得蕃官子弟为门人,但欲与之亲狎;又平居无事时,家家有如质子在州.”上曰:“世衡事事辄有计谋,其建学非苟然也”.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三月,戊戌,知河州鲜于师中乞置蕃学教蕃酋子弟,赐地十顷,岁给钱千缗,增解进士为五人额,从之.熙宁八年闰四月,诏以荣州团练...
-
青海经济的主题应是发展与稳定——为《青海社会科学》创刊十周
-
作者:卞耀武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海经济 青海社会 发展与稳定 主题 各民族 经济稳定 各族人民 经济发展速度 发展和稳定 开发资源
-
描述:兴的一个颇为活跃的因素。在众多的议题中,各有所重,各抒己见,但我认为青海经济的基本题目应该是发展和稳定。
-
再谈角厮罗家族世系的几个问题——答顾吉辰同志
-
作者:汤开建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家族世系 西域 曾巩 《隆平集》 再谈 河湟 高昌 《宋史》 条材 堂兄弟
-
描述: 拙稿《角厮罗家族世系考述》(简称《考述》)发表以后,引起了一些治西北史或藏族史的同志的注意,特别是顾吉辰同志就角厮罗家族世系中的一些问题撰专文与笔者商榷。(见《青海社会科学》八三年第一期《就角厮罗家族世系的一些问题与汤开建同志商榷》,简称《商榷》)拜读之后,获益非浅,谨致谢意。
-
苏轼与王安石、司马光的异同——兼论当前评价苏轼的几个问题
-
作者:朱靖华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司马光 王安石变法 前评价 改革主张 北宋王朝 几个问题 异同 免役法 大地主
-
描述:本文对苏轼的政治思想作了深入分析,认为他有进步的一面,同王安石一样有改革的要求,与顽固反对变法的司马光有所不同。
-
黄河探源
-
作者:胡兆祺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河源头 星宿 卡日曲 召南 积石山 北流 朱思本 吐谷浑 河源地区 吐蕃
-
描述:本文回顾了我国古代探寻河源的历史和记述,认为1978年勘察确定的黄河源头和历史上的许多记载是相符的。
-
建设规模与国力相适应是经济稳定的界限——学习陈云同志《建设
-
作者:施涛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云同志 建设规模 经济稳定 相适应 基建规模 积累率 经济思想 物力 基建战线 自力
-
描述:同志的经济思想是正确的。
-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应是认知、评价、审美方式的统一和升华
-
作者:王仁国 丛大川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审美方式 西方马克思主义 认知方式 共产主义 世界哲学 掌握方式 时代精神 评价方式 实践精神
-
描述:哲学,要不要进行结构性的变革?人类的各种精神现象都是人脑掌握世界的方式,而哲学精神则是掌握世界的总体方式。当代人类精神正趋向认知、评价、审美方式的相互渗透、全息交线和总体综合,由此必将升华出新的哲学结构。这一新的哲学结构或坐标即是:A=f(X.Y.Z.T)[A表示当代哲学, X表示认知方式(真),Y表示评价方式(善),Z表示审美方式(美),T表示时间。〕 一 马克思在《导言》中综合了人脑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即科学理论的、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专有方式。他说:“在意识看来(而哲学意识就是被这样规定的:在它看来,正在理解着的思维是现实的
-
王安石“三不足”说质疑
-
作者:顾吉辰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李焘 《神宗实录》 范祖禹 反对派 人言 司马光 《宋史》 足法 祖宗
-
描述:传王安石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所谓的‘三不足’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