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说文学作品中的“鬼”——兼评陈树荣的《鬼姐》
作者:连枝 詹世烺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志异  古代文学  艺术成就  唐人传奇  蒲松龄  文学作品  清代小说  牡丹亭  小说月报  主要原因 
描述:在此书作者蒲松龄笔下,写了不少成功的孤鬼形象,那种“刻镂物情,曲尽世态”,“各出其情,状无所隐”(蒲立德《聊斋志异序》)的艺术成就,是此书具有历时不衰的引人魅力、久为人们所喜爱的主要原因。这些事实说明,以狐鬼为题材,或住作品中有狐鬼形象或情节,是不会妨碍作品获得成功的。因为它们的作者
吴中曲唱论略
作者:周秦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魏良辅  曲唱  昆山腔  吴中  《度曲须知》  《牡丹亭》  昆曲艺术  《西厢记》  《琵琶记》  四方歌者皆宗吴门 
描述:吴中曲唱论略周秦吴人善沤。吴地向有曼声清歌、抒发情怀的风气,分别见于先秦典籍《楚辞·招魂》与《国策·秦策》的“吴”、“吴吟”等语汇,证明了这种风气由来之久远。汉代以降,历有中央政府到吴地采风以及征选歌儿的记载。而随着乐府歌诗风靡南北,涌现出了以妙歌吴...
《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女性形象的异同
作者:张玲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邯郸记》  《邯郸记》  《麦克白》  《麦克白》  双性同体  双性同体  女性  女性 
描述: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分别在他们的代表作《邯郸记》和《麦克白》中塑造了两个极有权欲和手段的女性形象。她们在作品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以及她们的形象与人性大主题的联系是我们探讨这两部作品的伟大意义时必然无法忽视的一个方面。西苏等女性主义学者提出的双性同体理论为我们把握这两个女性角色提供了全新的理论依据和视角。
从汤显祖到钱谦益——一种“诗道”观念的复归
作者:赵炜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钱谦益  诗道 
描述:汤显祖在晚年与后辈钱谦益的一次短暂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其不仅展现出钱谦益“诗道”理想确立的具体历史情景,而且有助于我们理解明末诗学领域逐渐向传统复归的内在趋势。
跨进“世界知识分子名人”行列——记王英志编审关于古典诗学、
作者:鲍闻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编辑学  古典诗学  王英志  世界知识  清代诗论  美学  学报编辑部  学者化  性灵说  古籍整理出版 
描述:跨进“世界知识分子名人”行列──记王英志编审关于古典诗学、美学及编辑学的研究鲍闻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王英志编审、因其在古典诗学与美学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继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选入《国际人物传记辞典)第23版之后,最近又被该中心选人《世界知识分子...
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评介
作者:罗永生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籍整理研究  王英志  袁枚  《随园诗话》  重要成果  校点本  点质量  历史唯物主义  《养一斋诗话》  书名号 
描述:古籍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评介罗永生清代乾隆才子、性灵诗派首领袁枚(1716─1798)及其著作曾被历史套了许多桂冠,但亦被扣上不少恶名。袁枚生前,就有章学诚诬之为“倾邪小人”(《文史通义·书坊刻诗话后》)、“无耻妄人”(《丁巳...
试论范仲淹的改革观点与人才思想
作者:汪长根 沈建洪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政治改革  士大夫  宋太宗  改革主张  保守派  政治家  欧阳修  范仲淹 
描述:治军的成就,赢得了正直的士大夫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称赞和信服。我国历史上,北宋庆历三至四年(1043—1044年)出现的一场政治改革,被称为“庆历新政”。它的主持人就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庆历新政”虽然仅仅搞了一年左右,由于保守派的反对和西线战事而告吹了,然而,这场改革,不仅为后来王安石变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和借鉴,同时,范仲淹在这场改革中所显露的丰富的人才思想,还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
顾校本《随园诗话》标点失误举要
作者:王英志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补遗  杜嗣先  王应麟  典故  书名号  引文  随园诗话  古籍整理出版  郑氏  校本 
描述:,颇受益于顾校本。但任何古籍的校点都不可能尽善尽美,顾校本亦不例外。《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第163期曾刊有王果等同志《顾校(随园诗话)标点质疑》一文,指出顾校本标点失误42处,是正确的。只是顾校本之失误远不止此。限于简幅,不能尽举,本文仅就其书名号、引号与断句三方面失误之要者,再例举数十条,以求正于校点者与读者。(附带说明:引文中原有的人名、地名号,为便于排版均删去。) 一、书名号漏标1.郑夹(氵癸)笑韩昌黎《琴操》诸曲为兔园册子,薄之太过。(卷二40) 按:“兔园册”为书名,即《兔园册府》。据王应麟《困学纪闻》系唐杜嗣先著。为收集古今事迹、典故之类书,三十卷,全书已佚。袁枚认为郑氏讥笑韩愈《琴操十首》如同堆砌典故之类书,未免贬低得太
王安石象征诗阐论
作者:王晋光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象征手法  神宗  吕惠卿  意象  象征诗  熙宁  文学理论  中华书局  司马光 
描述: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在探讨王安石诗的寄托的时候,我们发觉安石在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他的意念。他这种象征手法跟西方文学所指的象征手法颇有不同,可以称为中国式的象征手法。下面举例说明王安石怎样利用若干首诗来表现同一意象并以此达到运用象征的目的。
真善相融的规讽性审美原则——中国古代政治讽刺诗的审美特色
作者:陈华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政治  政治讽刺  讽刺诗  诗经  审美原则  王安石  我国古代  审美主体  相融  思想影响 
描述:中的真与善的相融,既是审美主体审视审美客体的基本原则,也是调整审美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使审美客体更好地为审美主体服务的指导思想。真与善在政治讽刺诗创作中,一方面,表现为“情景合一”;另一方面,这种情与景的相融合一却存在着明显的互制性,即审美主体一方面要坚持真情实感与真境真景的统一,以体现真美,另一方面又必须坚持规讽的原则,以体现善美。就政治讽刺诗的创作实践而言,这种规讽性的善美往往是受客观因素制约的。鉴于此,中国古代政治讽刺诗审美原则中的真也往往受善制约,从而显示了真善相融的规讽性审美原则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