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浦江板凳龙
作者:周春德  来源:神州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板凳  龙珠  民间艺术  中华民族  浦江县  中国文化  灯头  表演  元宵节  考证 
描述: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被称为是“龙的传人”。龙在中华民族是吉祥、尊贵、勇猛的象征。虽然世上是否有龙之存在,尚待考证,外形如何亦无人得知,但中国人深信,长久以来老祖宗传承给子孙们的龙的图腾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红楼女儿诔
作者:崔秀霞  来源:神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红楼梦  女子  牡丹亭  宝钗  宝玉  黛玉  冷香丸  杜丽娘  西厢记  潇湘 
描述:阅尽世事的沧桑无奈?有几人能够解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个中滋味?
《珠玉词》艺术魅力浅论
作者:高鸿宇  来源:神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珠玉词  珠玉词  情景交融  情景交融  玉润珠圆  玉润珠圆 
描述:晏殊是宋词的先驱者。《珠玉词》被认为是宋人流传后世的第一部词集。无论晏殊还是《珠玉词》都对宋词的发展有着极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晏殊《珠玉词》的思想内容入手,从情景交融、遣词用语、情中有思等几个方面谈《珠玉词》艺术魅力。
“以情悟道”开启走向人物心锁的金钥匙:浅谈李云导演《阳光女
作者:杨淑霞  来源:神州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悟道  金钥匙  《牡丹亭》  女工  阳光  导演  人物  《红楼梦》 
描述:创作《红楼梦》时,同样提出了“以情悟道”之说,实乃异曲同工之妙哉! 2012年3月,我接受任务,在大型现代豫剧《阳光女工》中担任主要角色——菊花,创作期间,在著名导演艺术家李云先生的帮助下,我深得“情”字眷顾,我把“以情悟道”,视为开启我走向人物心锁的一把金钥匙。
昆曲::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作者:彭婕  来源:神州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昆曲艺术  百戏  桃花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中国戏曲  牡丹亭  代表作  孔尚任  活化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描述:昆曲::百戏之祖 百戏之师
人类绿洲 原生态资溪
作者:暂无 来源:神州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资溪县  原生态  革命根据地  文化底蕴  马头山  人文历史  明代  武夷山西麓  历史沿革  人文精神 
描述:历史沿革与珍稀的人文资料资溪,这个闽越边陲,武夷山西麓的小城,其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早在唐代以前就名冠海内。资溪的历史是由两部分写成的。以明代万历六年
临川方言V+得+o+补语的句法分析
作者:刘丽荣 刘忠林  来源:神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临川方言  临川方言  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  句法  句法 
描述:临川方言的句法研究相对于临川方言的语音和词汇的研究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这可能是在研究语言变化时,句法是比较稳定的。因此临川方言中的一些句式与普通话相比没有很大的差别,而句法研究这一领域被研究者所忽视。事实上,临川方言中也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句式,如下文所要分析的"v+得+o+补语"句式。
林则徐虎门销烟
作者:暂无 来源:神州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林则徐  鸦片战争时期  英国东印度公司  道光皇帝  十九世纪  关天培  黄爵滋  虎门销烟  禁烟  英属印度 
描述:~~
团团圆圆话元宵
作者:许承宁  来源:神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元宵节  东方朔  汤圆  王安石  汉武帝  上元  习俗  传统节日  传说  乾隆皇帝 
描述:,它在我国古代有许多别称,
晏殊《山亭柳·赠歌者》赏析
作者:冯超  来源:神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殊  《山亭柳·赠歌者》  赏析 
描述:《珠玉词》的珠圆玉润、温柔敦厚,表现了晏殊雍容的士大夫情怀及理性的圆融,但《山亭柳·赠歌者》却是一片另类的作品,声情激越,刚慨悲凉。本文从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到作者的创作动机进行了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