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30万元支持入选团队
-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本报综合报道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即日启动实施“黄鹤英才(专项)计划”,今年首批遴选约300名,每位入选人才可分别得到5万元至30万元的培养资金支持。
“黄鹤英才(专项)计划”与“黄鹤英才计划”并行。后者的引才目标锁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是我市最高层次的人才引进计划;前者则面向武汉本地优秀人才给予重点培
-
2012(第五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开启黄鹤故乡新旅程
-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2012年10月13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办,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大型汽车安全车展及安全文化普及活动——2012(第五届)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武汉站启动仪式,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领导,湖北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领导,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领导,
-
50万购房补贴500万创业资金 武汉启动“黄鹤英才计划”
-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为将武汉打造成世界高层次人才“洼地”,昨日,我市发布了实施“黄鹤英才计划”公告。这将意味着武汉向全球高层次人才发出了“求贤令”。
此次计划的目标是,到2015年有重点地引进和培养100名左右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核心成员或领军人才,1000名左右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
大地丰收的“智慧锦囊” ——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刘绍银
-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刘绍银,男,教授级高级农艺师。多年来,刘绍银始终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开拓进取,献身农业,为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新技术推广及科教兴农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推广的水稻“旱抛再”,一优两高种植模式、超甜玉米、脱毒薯、轻简化栽培等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达2015万亩,
-
为了大地的丰收 【刘绍银】56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教
-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多年来,刘绍银始终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开拓进取,献身农业,为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农业新技术推广及科教兴农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推广的水稻“旱抛再”,一优两高种植模式、超甜玉米、脱毒薯、轻简化栽培等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模式,累计推广面积达2015万亩,共为农民创效14.62亿元
-
规划的关键是自主创新 刘韵洁:通信与信息系统专家,中国工程
-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我们觉得自主创新是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环节,这方面有待加强和充实。”刘韵洁院士说,规划纲提出要做“世界光谷”,光电子引领全球,目标十分宏伟,但如果不在自主创新方面有较大发展,实现这个目标比较困难,目前的差距还比较大,配套措施还要做一些工作。“要达到世界领先的创新水平,需要一个创新的生态环
-
吴澄:智慧城市最怕破坏诚信
-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自动控制专家,吴澄院士。
智慧城市的第一要务,是为武汉市的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要为民生作贡献。武汉智慧城市的三大核心体系,花钱的地方多,但挣钱的地方列的不全。有了钱才能干事,如果把经济发展放在次要位置,花钱放在更突出的位置,又有多少钱花?要重视投入产出。抓住项目的投入产出好好算一算,看这个项目给社
-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找到城市发展“牛鼻子”
-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我们曾对企业破产进行了预测模型分析,帮助企业应对危机问题,延长企业的寿命。”同样,如果能对中国的城镇化发展设计这样一个模型,找到城镇化建设的“牛鼻子”就能知道当人口到1200万人时,武汉应该如何发展,2000万人时我们又该如何发展?
吴澄院士介绍说,十八大之后新型城镇化建设被提到一个战略高度。“
-
新机构取名不应是“老名称”叠加
-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新机构取名不应是“老名称”叠加
-
土壤改良成粮食“保健医生” ——华中农业大学农艺师徐芳森
-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科技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土壤改良成粮食“保健医生” ——华中农业大学农艺师徐芳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