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高雅艺术进校园——昆曲青春版《牡丹亭》武大上演侧记
作者:程亚萍王宇茜小岱  来源:武汉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但使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4月3日至5日,由苏州昆剧院演出的三场青春版《牡丹亭》,为珞珈山带来一场传统文化的盛宴,让武大师生尽情领略了古典艺术的新魅力。 4月3日晚,大学生活动中心古词韵戏,水袖荡涤——万众期待的青春版《牡丹亭》如约在这里上演。2100套(6300张)演出票早
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晶——写在青春版《牡丹亭》走进武大之际
作者:刘经南  来源:武汉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阳春三月,樱花缤纷。在一年中最美的季节,珞珈山迎来了一场文化的盛会: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作——昆曲将在这里展示它独特的风韵。众多学子盼望已久的青春版《牡丹亭》终于走进了我们这座百年学府。 昆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有着600多年的历史,堪称“百戏之祖”。它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
余音绕梁《牡丹亭》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4月5日晚9点半,连续热闹了3个晚上的信息学部大学生活动中心再次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和喝彩声经久不息,青春版《牡丹亭》在我校的演出圆满落幕。 就在演出结束后不久,一场关于青春版《牡丹亭》的座谈会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开始了。 座谈会由艺术学系主任彭万荣教授主持,青春版《牡丹亭》创作组主要成员
诗人李浩印象
作者:荣光启  来源:武汉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李浩出身寒苦,然天资聪颖,少有诗名,今亦笔耕不缀,且在诗坛屡屡获奖。浩青年才俊,开拓进取,写作置业,并行不悖。浩乃豪爽之士,常散尽千金,广庇亲友弟兄。浩亦慷慨之士,常常纵酒狂歌,放言人生,臧否诗坛,口无遮拦,诚可爱焉。吾有此等学生,幸甚至哉! 也许是太有期待的缘故,我对李浩的批评多于褒扬
吴宏鑫院士受聘我校兼职教授
作者:暂无 来源:武汉大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学生记者代希奎) 5月22日,吴宏鑫院士兼职教授授予仪式举行,副校长吴俊培出席。 吴宏鑫是我国著名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家,长期从事航天和工业领域的自适应控制和智能控制理论与应用研究。他提出的“特征建模理论和方法”、“航天器变结构变系数的智能控制方法”和“基于智能特征模型的智能控制方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