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煮茶品茗话吏治——中国古代廉贪答问
作者:王家范 程念祺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史  朱元璋  吏治  贪污犯  肃贪  明太祖  清官  王安石  惩贪  品茗 
描述:皮示警,至今印象深刻。不知先生是否认为肃贪只有采用如此残酷的办法才能奏效? 好像我在课堂上还介绍了剥皮的技术细节(记者:血淋淋的!)。这还是鲁迅先生从稀见的古籍中发掘出来的,写在他的一篇杂文里。别小看罗,中国人很早就掌握了非
内部不纯导致改革失败──王安石变法引出的教训
作者:宋曲霞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改革失败  内部  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  国家财政  机构重叠  改革主张  忧患意识  战斗力  宋王朝  集权 
描述:内部不纯导致改革失败──王安石变法引出的教训
社会保障体系应是一个统一的大盘子
作者:陈克艰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社会保障体系  市场体制  企业内部  保险公司  公共事务  计划体制  退休金制度  政府行为  社会公众 
描述:不是社会保障的意思,因为保险公司属于企业。在市场体制下,社会保障只能是政府行为,只能是政府办的公共事务,只能是一个以政府为依托的大盘子。其次,这个大盘子还必须是统一的,按照统一的标准向社会公众提供保障。它的来源不外乎税收,效益不同的企业对它的贡献大小当然不同,但一旦进入这个大盘子,就属于全社会所有,公众从之受益的权利应是平等的;致于效益好的企业内部有更好的劳保和退休待遇等,那是另一
史海钩沉内部不纯导致改革失败——王安石变法引出的教训
作者:宋曲霞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北宋历史事件  研究 
描述:史海钩沉内部不纯导致改革失败——王安石变法引出的教训
权力不应是公平规则的障碍
作者:朱林兴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规则  权力  公平与效率  社会发展  有效率 
描述:权力不应是公平规则的障碍朱林兴公平与效率是一对矛盾,它们是社会发展的两只轮子。一个没有效率的社会,公平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而一个没有公平的社会,效率也就失去了维系的条件。两者互为因果,缺一不可。今天,我们追求社会起点的公平,也追求社会终.点的公平,然...
听李纪周谈“放松学习”
作者:吴非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贪官  法盲  犯罪率  良心  道德  学习 
描述:听李纪周谈“放松学习”
通识教育应是全人教育
作者:暂无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通识教育,既是一种大学的理念或者“大学观”,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乃是全人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它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通识教育理应成为贯穿现代人一生的教育。
夭折的创举:晚清留美幼童的悲剧命运
作者:李志茗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留美幼童  容闳  陈兰彬  吴嘉善 
描述:和长远考虑,更谈不上全盘规划的意向,这就注定了其不可避免的失败命运.由此可以说,派遣幼童留美事业的终止是清政府一贯的虎头蛇尾使然,是时代的悲剧,而不能归罪于某一个或几个人.
通识教育应是全人教育:与陈跃红教授商榷
作者:马晓春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学  大学  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  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  批判思维  批判思维  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 
描述:通识教育,既是一种大学的理念或者大学观,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的目的乃是全人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它与专业教育并行不悖。通识教育理应成为贯穿现代人一生的教育。
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应是哲学层次的发现:马克思的发现片论
作者:张凌云  来源:探索与争鸣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  理论前提  理论前提  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  哲学层次的发现  哲学层次的发现  实践唯物主义  实践唯物主义 
描述:本身即是马克思哲学。前者改变了唯物史观的哲学基础,导致唯物史观成为直观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后者则使唯物史观失去了内在的哲学维度而走向实证化。其实,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是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实践唯物主义,它是把实践唯物主义运用于历史的发现。唯物史观的发现和剩余价值的发现,均奠基于实践唯物主义的人与对象世界在实践中生成的辩证法的基础之上。所以,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并非唯物史观,而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前提——实践唯物主义的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