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从汪译《牡丹亭》下场诗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作者:刘庚玉 郭军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  牡丹亭  牡丹亭  下场诗  下场诗 
描述:面来描述创造性叛逆现象,以此说明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必然性。
王昌龄绝句艺术初探
作者:羊敬德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昌龄  绝句  明月  潘德舆  陆时雍  胡应麟  太白  云雨  征人  关山月 
描述:为政,亘古以来,无复有骖乘者矣”;或从作品的成就来品评,认为“王少伯与太白争胜豪厘,俱是神品”。
六书首目的分派和六书首指事的合理性
作者:杨清澄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合理性  教科书  许慎  汉字起源  《周礼》  八卦  郭沫若  文字  “书契”  记数 
描述:六书首目的争论已历时几百年了,可称得起一桩字学陈案。在现在,出版的教科书和专家论著中,这个问题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编著者们对历史上的论争往往各趋一派,各宗一主,令读者无所适从。但是,这个问题是可以通过讨论获得解决的。为此,谨将个人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发表出来,向专家同人们请教。
论晏几道的伤心词境
作者:高峰 戴月舟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晏几道  贵族  梦境  怅惘 
描述:晏几道将没落贵族公子的感伤情怀,投注到对于往事的深情追忆当中,通过悠缈的梦境描写,抒发出人生如梦的怅惘意绪。他的令词创作,意境空灵,结构顿挫,语言浅淡,从而创造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境界。
论赵长卿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袁志成 周治满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赵长卿  惜香乐府  萧疏淡远  雅俗共赏 
描述:南宋著名词人赵长卿著有《惜香乐府》十卷,收其词二百六十多首,为宋代词人中作品数量较多之词人。其词雅俗兼善,独具风格。但历代治词史学者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力图从解读作品出发,全面分析其词作的艺术风格,明确其在词史上应有的地位。
悲剧品格 史诗气魄——评苗族作家舒绍平长篇历史小说《王安
作者:盛夏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小说  历史  20世纪80年代  作家  品格  悲剧  苗族  艺术创作  范仲淹  《王安石》 
描述:悲剧品格 史诗气魄——评苗族作家舒绍平长篇历史小说《王安
论西周国民音乐教育
作者:张乐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周  周礼  礼乐 
描述:标中的德艺并构和教学范围的广阔性的研究,并深入了解了当时的音乐教育状况,从而得出西周音乐教育体系的显著特征。
王安石经济改革思想析论
作者:李景寿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小农  小农  市场秩序  市场秩序  财政  财政 
描述:北宋中期,面对国内的三冗问题与辽、西夏的威胁,北宋政府陷入了内外交困的之中,经济改革迫在眉睫。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安石以扶植小农经济等为目标,在扶植个体小农、维持市场秩序、财政改革等改革思想的指导下,采取了青苗法等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这些经济改革思想及措施,对宋代的经济与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谈《牡丹亭》的二合思维特征
作者:王远秋 陈扬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合思维  二合思维  牡丹亭  牡丹亭  汤显祖  汤显祖 
描述:二合思维是傅修延在第二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成立大会上提出的,它不仅体现在汉字字形上,而且在叙事单元内以及正副文本间都体现了出来,是除汉语以外的其他语言所不曾具有的思维特点。作为传统戏剧的代表作之一的《牡丹亭》也在戏剧的主旨、人物及结构中体现了二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