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境遇的吟述及其美感特征——近期两岸女性散文比较
-
作者:蔡江珍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性散文 女性境遇 美感特征 女性文学传统 张晓风 经世致用 男权文化 八十年代 五·四 王英琦
-
描述:在中国,要从历史上寻找到女性文学传统几无可能。几千年的男权文化社会,导引着文学“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大序》)的经世致用效益,传达着作为权力中心的男性声音。直到“五·四”,现代文明的冲击、西方文化的输入,才撞击出女性尚不成熟、不坚定的争取独立的“绝叫”,而有了
-
王英琦:遗失中的寻找者
-
作者:孙郁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自我意识 历史与现实 王英琦 李清照 人性 人格 有限性 现象界 意志 自审意识
-
描述:她的作品,不知怎么,我竟想起了李清照、石评梅两位才女来.中国的女子散文,冰心可以说是颇有代表性的.在温馨之中说着爱,道着友情,真是富有东方的柔意.可中国的女人,向来很少争
-
历史剧变的重构与名士精神的写真--评颜廷瑞的长篇历史小说《
-
作者:吴秀明 孙凯风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 长篇历史小说 文化人格 知识分子 熙宁变法 内心独白 悲剧性命运 历史文学 苏武
-
描述:历史剧变的重构与名士精神的写真──评颜廷瑞的长篇历史小说《汴京风骚》吴秀明,孙凯风在新时期历史小说的百花园中,把“变法”作为一株“奇葩”来加以供养早已不是一件希罕的事了。从任光椿的《戊戌喋血记》到凌力的《少年天子》,无不以“变法”作为贯串其宏篇巨制的...
-
关于《汴京风骚》的通信
-
作者:胡世宗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王安石 汴京 政坛 心理年龄 文字 作品 称呼 通信 积贫积弱
-
描述:正称得上"鸿篇巨制"的力作说出准确评论的话的.但我真的是情不自禁.我要把我
-
改革:永恒的激情:《汴京风骚》的主题与精神风度
-
作者:黄国柱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历史公案 政治家 汴京 司马光 史学家 君臣关系 青苗法 宋王朝 封建社会
-
描述:身于改革潮流之中的人们,便尤其容易产生"钩沉"这一段历史公案的浓厚兴趣.就在沈阳军区老
-
独创与局限——刘绍棠创作道路得失刍议
-
作者:赖瑞云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创作道路 乡土文学 作品 表现手法 反映现实 四十年代 作家 孙犁 中国古典小说
-
描述:似中重演。当近几年文坛出现了某种热衷于外国表现手法乃至民族虚无主义的热烘空气时,刘绍棠《蒲柳人家》式的大量运河篇章,也着实给人们别样清新的气息。然而,人们总也感
-
论刘绍棠小说的人物塑造
-
作者:周恩珍 杨九俊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物塑造 人物形象 人物性格 性格语言 爱情观 刘绍棠 作品 传奇色彩 人物语言 人性
-
描述:精神。“月下佬”在这两类人物之间撒下了根根红丝,“剪不断,理还乱”,于是生出种种瓜葛和变故。第三类人物是乡亲们中的父老辈,憨厚,朴实,豪侠,爽朗。从爱情纠葛的角度看,这老一辈常常是“保护神”——成其好事。
-
创作“杂思”三则
-
作者:颜廷瑞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北宋前期 历史人物 宋王朝 史学家 史料 汴京 政治家 贤人
-
描述:愧对古人.但已动笔,不愿自泄勇气,便硬着头皮写下去,不论收获如何,其心是真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