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文本功能的角度谈戏剧翻译的策略:以《牡丹亭》英译为例
-
作者:杨蒲慧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翻译批评 文本功能 翻译策略 文本类型理论 翻译理论 戏剧 翻译方法 翻译研究 功能理论
-
描述:作的方法,同时也为翻译研究、翻译方法及翻译批评的科学化、标准化、具体化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通过对莱斯文本理论的阐释及牡丹亭翻译的实例分析,指出了文本类型理论对戏剧翻译英译的指导意义。
-
古为今用 贵在创新(析王安石的《明妃曲》)
-
作者:宫粹英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社会作用 政治家 北宋 匈奴 汉元帝 封建统治者 历史事实 文学 有补于世
-
描述: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杰出的散文家、诗人。在文学方面他继承了杜甫、韩愈的传统,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提出“文者,务为有补于世”的文学
-
论元遗山的《论诗三十首》
-
作者:何林天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元遗山 金代 赵翼 论诗 士大夫 长安 江西 教化 并州
-
描述: 金代杰出诗人元遗山,他的诗歌创作,前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赵翼在《题遗山诗》中曾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确如此。元遗山的“丧乱诗”的沉挚悲凉,正如《瓯北诗话》所说的:“唐以来律诗之可歌可泣者,少陵十数联外,绝无嗣响,遗山则往往有之。”遗山诗是有自己的创作纲领的。《论诗三十首》这一
-
中国美学范畴史述略(4)
-
作者:李欣复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美学范畴 美学思想 学术文化思想 由盛转衰 个性主义 汤显祖 中国封建社会 独抒性灵 现实主义 王国维
-
描述: 王安石变法失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标志。但是,封建制的衰落是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当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萌芽了资本主义因素,在学术文化思想上相应地发展出了反映市民生活和愿望的个性主义、自由思想,反映旧制度旧传统的美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订误(二十则)
-
作者:李裕民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永乐大典 订误 熙宁 绍兴 十三年 三十年 路史 王安石 罗泌
-
描述: 关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之误,我已写了两篇文章,刊于《山西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期)、《文献》(1987年第1期),共订正了三十九条错误,今又续得二十则,撰为此文。
-
技术教育学应是教育系的一门必修课程
-
作者:余存伟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劳动技术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 必修课程 中等教育 教育活动 普通中学 教育思想 培养教育 社会发展 劳动技能
-
描述: 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近年发展速度很快,在中等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日显重要。高等师范院校应该及时采取多种措施来适应和促进这个形势,在教育系开设技术教育学就是有意义和必要的。技术教育学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教育学研究教育活动中共同的现象和一般的
-
人品·创作·风格——从宋词“豪放派”领袖苏轼谈起
-
作者:朱捷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品 山西 领袖 司马光 苏轼 墓志铭 王安石变法 豪放派 师院 政治革新
-
描述:大都导源于一两位(或一批)有卓异风格的文
-
《资治通鉴》编撰论略——为《资治通鉴》成书九百周年而作
-
作者:周征松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论略 三家分晋 宋神宗 王安石变法 封建统治者 范祖禹 考异 历史人物
-
描述:通鉴》问世以来,它一直被人们视为“此天地间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
-
再说《牡丹亭》
-
作者:何寅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封建婚姻制度 汤显祖 封建礼教 《牡丹亭题词》 《西厢记》 柳梦梅 石道姑 程朱理学
-
描述:过去,人们大多以“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来归纳、评价《牡丹亭》的思想意义和杜丽娘这一形象的价值取向,本文认为,《牡丹亭》的戏剧冲突并不是建构在杜丽娘、柳梦梅与封建婚姻制度的矛盾上的.《牡丹亭》着意写的是少女思春,是一个情窦已开的少女对爱情、对异性的渴望,是性欲的觉醒与追求。
-
历代改革比较
-
作者:李宏 来源: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封建统治者 政治改革 王安石变法 奴隶制 阶级矛盾 中央政权 封建社会 秦始皇 贞观之治 周公摄政
-
描述: 改革是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历史上新兴的阶级和比较开明的封建统治者,为了巩固其政权,都曾进行过大大小小的政治、社会改革。改革,是社会新陈代谢的催化剂,它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