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重新认识“心性之学”
作者:葛荣晋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心性之学  学术界  太极  圣人  宇宙  重新认识  中国哲学史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哲学  陆象山 
描述: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对“心性之学”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但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心性之学”的深入研究,我觉得有三点是值得注意的。
象山“心即理”说的本体论诠释:[陆九渊]
作者:董平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哲学  心学  中国  宋代 
描述:象山“心即理”说的本体论诠释:[陆九渊]
李觏的《易论》
作者:余敦康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易》  义理派  明体达用  象数派  《春秋》  范仲淹  庆历新政  易学思想  《易》  《易传》 
描述:李觏的《易论》
宋代经读之出新与弊端
作者:任远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集注》  《孟子》  句读标点  《易》  经学  《书》  《史记》  《论语》  王安石  句读问题 
描述:宋代经读之出新与弊端
王学流派的演变及其异同
作者:钱明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静  罗汝芳  归寂  王阳明  黄宗羲  百姓日用  圣人之道  道家  明清之际  本体 
描述:对传统价值观的否定。在“工夫”一系中,“主静派”以聂豹为代表创归寂之说。“主敬派”以邹守益等为代表,主张“以敬事为纲领”而“戒惧慎独”,以程朱的“主敬”救正阳明后学之偏,对顾宪成,高攀龙、刘崇周、黄宗羲都有影响。“主事派”以钱德洪、欧阳德等为代表,倾向于王阳明晚年的“事上磨炼”说,且以工夫取代本体,为后来的经世之学奠定基础。五派之中,唯“主事派”与“主敬派”尚能跟上时代步伐。以上的各种现实主义倾向到清初渐渐汇合成一大思潮,形成了中国思想启蒙的第一个高潮。
试论刘师培对《左传》的整理和研究
作者:方光华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左传》  刘师培  今文经学  古文经学  《春秋》  《周礼》  春秋左氏传  学术史  学术思想  康有为 
描述:试论刘师培对《左传》的整理和研究
陆氏心学辨
作者:王德有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主观唯心主义  宇宙  客观唯心主义  思想体系  本体论  心学  普遍法则  认识论  哲学体系 
描述:学,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然以主观唯心主义冠陆氏的哲学体系,则不可以不辨。分析其整个思想体系,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陆九渊的哲学在本体论上是客观唯心主义,在认识论上具有主观唯心主义因素。
从陆九渊到王守仁--论“心学”的彻底确立
作者:赵士林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九渊  太极  王守仁  圣人  无极  宇宙  心学  心即理  陆王  理论形态 
描述:下“心学”从陆九渊到王守仁臻于成熟、彻底确立的内在思想脉络。
杨慎的“求实”哲学
作者:贾顺先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程朱理学  宋明理学  太极  哲学  朱熹  陆九渊  宋儒  统治思想  陆王心学  周敦颐 
描述: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新都县人,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死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他于明武宗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中举,历任翰林院修撰、经筵展书官、殿试掌卷官等职。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杨慎因所谓“议大
论《宋元学案》、《明儒学案》的理学史观点
作者:卢钟锋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二程理学  黄宗羲  宋明理学  学统  朱学  王守仁  宋代理学  陆王心学  陈献章  陆九渊 
描述:弘扬孔孟正学,创立濂、洛,关学,奠定理学的基础。及至南宋,朱熹集二程以来洛学之大成,故学者以程朱理学并称。与此同时,陆九渊以“发明本心”为宗旨,别立心学一派,经元代朱陆合流,其学式微。明初陈献章承其余绪,开启明代心学之先河。至明中期,王守仁继起,集陆九渊以来心学之大成,故学者以陆王心学并称。故米明理学之发展演变史即程朱、陆王两派的盛衰史。而两派的学统均溯源于濂、洛之学,故自南宋以来,和会两家学术异同之风不变。《宋元学案》和《明儒学案》的编纂,它的理学史观点,均符合宋明理学发展的历史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