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35840)
报纸
(27159)
图书
(1256)
学位论文
(1031)
会议论文
(577)
图片
(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
(5166)
2009
(3868)
2008
(3353)
2006
(1905)
1998
(1024)
1995
(1007)
1989
(570)
1987
(690)
1958
(55)
1954
(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
(2087)
音乐出版社
(18)
江西人民出版社
(16)
上海文艺出版社
(16)
文物出版社
(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
(1)
新文艺出版社
(1)
甘肃民族出版社
(1)
能源出版社
(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
相关搜索词
戏曲音乐
麻始山
碑帖
清代
曹洞宗
规模效益
铅钼尾矿
绝三渗漏
道
禅宗
驹泽大学
道元
观光资源化
金山寺梦游录
默照禅
正觉寺
鹿城
金山
资源优势
赵朴初
遗址公园
纪念馆
黄檗宗
震旦
黄金
身心脱落
鸡鸣
日莲宗
阿育王
首页
>
根据【来源:哲学与文化】搜索到相关结果
9
条
明体达用:评象山心性论对其读书方法之影响
作者:
黄信二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1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读书方法
心即理
本心
心性论
描述:
明体达用:评象山心性论对其读书方法之影响
朱熹哲学研究进路
作者:
杜保瑞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5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宋明儒学
理气
格物致知
心统性情
程颐
陆象山
牟宗三
Chu
Xi
Confucianism
The
Great
Learning
The
Doctrine
of
Mean
Mencius
描述:
朱熹哲学研究进路
罗钦顺存有论进路的理气心性辨析
作者:
杜保瑞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钦顺
朱熹
陆象山
王阳明
辟佛
理一分殊
心性为二
描述:
现象的解析,故而提出理一分殊说以为解决,究其实,还是不能 摆脱理气二元的思路。总之,罗钦顺为辩证儒佛而以儒学内部作义 理重构,既无助於辩证儒佛亦造成儒学内部义理失调,但亦确实站 在朱熹立场发扬程朱之学,亦仍有功於儒学。总其理气心性论之辩 析,实为一存有论进路的思考,故而与工夫论进路的心学思路大相 迳庭,本文即以哲学基本问题的研究进路,企图解析罗钦顺理气心 性论的存有论进路意涵。
朱熹、陆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作者:
曾春海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学规
陆象山
槐堂书院
象山书院
心学
理学
人文教养
义利之辨
描述:
朱熹、陆象山的书院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罗近溪观念中的「情性」与「情欲」之区别
作者:
张美娟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2011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罗近溪
情性
情欲
晚明言情文学
汤显祖
描述:
對羅氏「情性」與「情欲」兩概念進行區分論述。最後指出此一區分論述,不但釐清了羅近溪對「情」的看法,亦將有助於日後對像湯顯祖這樣文學大家的「情至」思想的重新理解與詮釋。
早期儒家与人类中心主义环境哲学的对话
作者:
庄庆信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人类中心主义
环境哲学
早期儒家
环境伦理
伦理原则
仁
天人合德
价值陶成
描述:
型态出现。由於此中西两种思想十分类似,本研究将考查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异同? 彼此能否透过对话而更为成长?为现代中国人什麽样的环境哲学比较合适?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早期儒家的环境伦理、环境伦理基础、环境素养与西方的人 类中心主义环境哲学或多或少均有共同因素。但其中两者的差距正是彼此学习,一起 成长的机会。为国人而言仍以儒家的环境哲学(如,仁、天人合德等)比较合适,但儒 家思想有其限度,需要学习西方人类中心主义(如,价值陶成等) ,甚至仍须融合西方 的生命中心及整体主义,以及道家、佛教、宋明新儒家的环境思想精华而成为一新而 平衡的环境哲学。若然,早期儒家环境哲学未来的现代化就不再只是梦想。
再论孔子与杜威──答吴森教授
作者:
柳岳生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再论孔子与杜威──答吴森教授
孔子与杜威──读吴森先生「杜威哲学的重新认识」有感
作者:
柳岳生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描述:
孔子与杜威──读吴森先生「杜威哲学的重新认识」有感
论公民德行的陶成
作者:
沈清松
来源:
哲学与文化
年份:
197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民德行
公民社会
公共领域
德行伦理学
政治哲学
公民教育
公民师资
公民教材
描述:
视公民德行的陶成:至於公民教育则是教育学 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其中尤其注重公民的伦理教育,主冒也在於培养公民德行。 本文一方面要讨论有关公民德行陶成的理论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检讨台湾公民 教育涉及公民德行陶成的有关问题,做为今後改善的借镜。 首先,本文将对「公民社会」的概念加以界定,进而讨论公民德行的伦理 性质及与其相关的三种伦理学理论。由於自由社会最需要、也最适合公民德行 之养成,我们有必要进而讨论自由社会与公民德行之关系。进而,本文也要略 论几种重要的公民德行,如宽容、正义、自由与平等的精神、热心参与. . . . . .等 等。最後,本文要讨论姜湾现行公民教育在公民德行的陶成上所遭遇的问题, 尤其集中在教材与师资两方面。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