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与《红楼梦》爱情观之比较
-
作者:陈彩华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红楼梦》 《红楼梦》 爱情观 爱情观
-
描述:戏曲<牡丹亭>和长篇小说<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两部里程碑式的情爱作品,文章主要对作品主题和内容体现的爱情现及杜丽娘与柳梦梅、林黛玉与贾宝玉体现的爱情理想略作分析.
-
《牡丹亭》的文本召唤结构
-
作者:李玲玲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召唤结构 结构 人物 语言
-
描述:文学文本生来是为读者的阅读而作,这个特点决定文学文本的开放性和召唤性。戏剧作为一门舞台艺术,更需要强大的召唤力量与观众进行交流,以增强表演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戏曲《牡丹亭》正因为曲折的结构、不朽的人物和独特的语言铸就成一种强大的召唤力量,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倾心向往,流连忘返。
-
《西厢记》与《牡丹亭》浪漫主义创作手法分析
-
作者:卢晶晶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牡丹亭》 浪漫主义创作手法
-
描述:揭示出王实甫、汤显祖二人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社会现实原因。
-
略论《牡丹亭》中的集唐诗
-
作者:黄斌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集唐诗 集唐诗 文体特征 文体特征 文学功能 文学功能
-
描述:在以戏曲为本事的《牡丹亭》中,出现了大量集唐诗,文章将着力于概括其文体特征及在剧中的文学功能。融入戏曲母题的《牡丹亭》中的集唐诗,除秉承了传统集句(唐)诗的总体特点外,在文学特征及文学功能上也有新的价值,很值得我们重视。
-
近代中国心学不同于古代和西方的超越与创新
-
作者:魏义霞 赫鸿雁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代中国 近代思想 权力意志 中国近代哲学 心学 唯意志论 梁启超 陆九渊 佛学 叔本华
-
描述:近代中国心学不同于古代和西方的超越与创新
-
课堂教学与精神文明
-
作者:史伟泽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史可法 精神文明教育 国家利益 为国献身 人格力量 教学内容 欧阳修 苏武 王安石变法
-
描述:课堂教学与精神文明
-
《史记·周本纪》疑诂
-
作者:张家英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史记》 “已” “天保” 武王 《经传释词》 疑诂 《周礼》 《封禅书》 三家注 太史公
-
描述:《史记·周本纪》疑诂
-
李绂交游简论
-
作者:陈小辉 许敏妮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游十洲 陈彦瑜 李光地 方苞 全祖望 交游
-
描述:清代的理学家、方志学家李绂交游颇广,爱才如命,其交游情况直接反映了他的政治学术生平。然而,后人仅从他作为阳明学派传承人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很少有专门的论述。文章从文学角度入手,通过对李绂交游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使读者概括而又全面地了解其生平。
-
从《紫箫记》到《紫钗记》看汤显祖创作思想的变化
-
作者:王羽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紫箫记》 《紫箫记》 《紫钗记》 《紫钗记》 创作思想 创作思想 汤显祖 汤显祖
-
描述:在汤显祖不到30岁时,曾根据《霍小玉传》作《紫箫记》,但未成,十年之后,汤显祖在南京身居闲职,又作《紫钗记》。时隔十年的两部作品相比较,彰显了汤显祖的文学创作在审美原则、创作手段、艺术语言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而《紫钗记》在他的戏剧创作史上也成为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
王安石变法新探
-
作者:马和平 来源: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青苗法 免役法 保甲法 两君制
-
描述: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