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项羽?何不渡乌江?
作者:王仲孚  来源:史学汇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羽  乌江  杜牧  王安石  项羽  乌江  杜牧  王安石 
描述:心乎?」於是决定不渡乌江,乃自刎而死。 依据《史记》着者司马迁的看法,项羽临时决定不渡乌江,是因?当初起兵时的江东八千子弟未能一同返回故里,自己一人回到江东,实无颜见江东父兄。换言之,他是基於羞耻心与责任感所做的决定,後人颇?项羽的自杀惋惜,例如唐代的杜牧在〈题乌江亭〉一诗云: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从这首诗中可明显看出,杜牧认?项羽如果回到江东,重新号召江东子弟,仍有机会与刘邦再战,一决胜负。但是宋代的王安石对於杜牧的看法就不以?然,他在〈乌江亭〉一诗云: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江东子弟今虽在,肯?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认?,即使项羽只身渡过乌江,面对铺天盖地追杀而来的汉军,眼前的江东子弟,是否还会站在项羽的一边,与汉军决一死战是有问题的。王安石诗是用的疑问句,但意思是倾向肯定的。 杜牧是一位诗人,具有浪漫情怀与理想性,王安石则有实际从政的经验,对人性的体会较深,他的看法对於探究「项羽?何不渡乌江?」颇具启发性,本文即从王安石的观点,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