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张铭清台南遇袭案定谳
作者:暂无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5月18日,台湾高等法院台南分院对被告民进党籍台南市议员王定宇袭击海协会副会长张铭清一案,做出维持一审4个月有期徒刑的终审判决。王于2008年10月在台南市孔庙近身袭击张铭清致其倒地受伤,被台南地检署以“首谋聚众施强暴胁迫”与“伤害”两罪起诉,台南地方法院于去年9月一审判决王伤害罪成立。
“胡吴会”受关注
作者:暂无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其中,胡锦涛总书记主要提出4项看法,一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是一份为民谋利、互利双赢、影响深远的好协议,希望尽快落实,继续推进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机制化、制度化,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二是在商谈过程中,大陆方面履行了对台湾同胞作出的郑重承诺,向两岸同胞展现了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决心。三是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只要双方良性互动、平等协商,就能够推动两岸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也能够为逐步解决制约两岸关系发展的难题找到可行办法。四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但要厚植共同利益,也要增强休戚与共的民族认同。真诚希望两党都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出发,通过增进互信,求同化异,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吴伯雄对此表示认同,并强调ECFA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步向前的关键时刻,国共两党高层交往对促进两岸关系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吴伯雄还转达了马英九提出的“正视现实、累积互信、求同存异、续创双赢”及对胡总书记的问候,胡锦涛也请吴转达对马英九的问候。 各界反应 国民党积极评价“胡吴会”,并强烈反击民进党污蔑。国民党副秘书长张荣恭指出,两岸最高层善意互动持续推进,有利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国民党“立委”吴育升指出,16字箴言冀望两岸累积更多共识、信任、互动经验并继续合作,民进党攻击一点道理也没有。“总统府发言人”罗智强呼吁民进党放下“锁岛”成见,不要一味扣红帽子。 民进党大施“抹黑”伎俩,攻击“胡吴会”在ECFA议题上“暗盘交易”。该党主席蔡英文渲染称,吴伯雄向大陆传递信息“让人相当忧虑”,民进党“反对非正式的、不透明、未经监督的沟通”。该党发言人林右昌指称,国民党力推ECFA是为了在“胡吴会”上“向北京交差”。该党“立院党团”诬称,“胡吴会”是“国共合演的大戏”,是“要让中共验收ECFA”。 舆论高度关注“胡吴会”,认为会晤确立了新时期的两岸互动方针。一是两岸制度性协商运作日趋成熟。两会会谈、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两党领导人会晤在最短时间内接续登场,显示两岸各项合作平台并行不悖,双方处理两岸事务的手法已趋于成熟。二是两岸最高层互动受期待。《旺报》等媒体指出,高层公开传话有助推动两党善意互动,营造两岸和平发展良好气氛,也将为两岸领导人正式晤面创造条件。三是为未来开启政治协商营造氛围。媒体称,马英九提出“累积互信”、“续创双赢”,显示两岸已度过建立互信、共创双赢的初级阶段。“胡吴会”作为因应“后ECFA时代”新局的高峰对话,将为政治对话提供无限想象。四是民进党形象受损。蔡英文有意抹黑“胡吴会”,非但无法说服民众,反而会伤及其理性温和的形象。
“胡吴会”的三大重要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胡吴会”的三大重要意义
“胡吴会”就两岸同属一中形成更清晰认知
作者:暂无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胡吴会”就两岸同属一中形成更清晰认知
“胡吴会”的历史意义
作者:暂无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胡吴会”的历史意义
今次“胡吴会”在例常中蕴含特殊意义
作者:富权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今次“胡吴会”在例常中蕴含特殊意义
各界谴责“台独”分子暴力袭击张铭清
作者:刘世洋  来源:台湾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各界谴责“台独”分子暴力袭击张铭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