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5840)
报纸(27159)
图书(1256)
学位论文(1031)
会议论文(577)
图片(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56126)
地方文献 (5198)
地方风物 (1653)
宗教集要 (890)
红色文化 (685)
非遗保护 (671)
才乡教育 (515)
文化溯源 (125)
首页图片-宗教集要 (3)
首页图片-历史名人 (3)
按年份分组
2010(5166)
2009(3868)
2008(3353)
2006(1905)
1998(1024)
1995(1007)
1989(570)
1987(690)
1958(55)
1954(18)
按来源分组
其它(2087)
音乐出版社(18)
江西人民出版社(16)
上海文艺出版社(16)
文物出版社(5)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天童禅寺(1)
新文艺出版社(1)
甘肃民族出版社(1)
能源出版社(1)
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
海岛金山寺
作者:暂无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海岛金山寺
舒同与“舒体”
作者:刘云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舒同与“舒体”
刘绍棠的“三合院”
作者:王彬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彬 第一次见到刘绍棠先生,是在1984年的冬天。应该是初冬,天气阴沉、寒冷,冬储菜已然上市的时候。绍棠那时住在光明胡同的一个小院里。不是四合院,而是“三合院”,有南房、东西厢房,在本该是北房的地方生长着一棵枣树。 在我的印象中,绍棠先生的小院,东西厢房各两间。东厢房住着他的父母,西厢房住着他的
岁月漫记 著名评剧导演 刘文卿 孔广山
作者:赵德明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贵报6月6日“岁月”版在“往事图说”专栏中,刊发了名家复排《刘胡兰》的文图,其中有天津评剧院院长刘文卿与著名导演孔广山,对这两位已然作古、为创立天津评剧品牌形象功勋卓著的艺术家,略作一补充。 刘文卿出生于河北行唐,1938年参加军区抗敌剧社,1947年调入群众剧社,曾主演过话剧《李国瑞》、《美
沽上缘我和刘绍棠的一面缘
作者:暂无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王文玉 1996年,我和安迅、刘金泉二先生合著《劝业史话》一书,百花文艺出版社决定出版。倪斯霆先生请冯骥才先生题写了书名。责编刘国玺、李素文二先生认为,最好请一位比较了解天津文化且有相当影响的文化名人为本书写个序言,他们想烦请刘绍棠先生来写,对此,我们当然极表赞成。经出版社联系,刘先生竟然很
有感于胡耀邦与刘绍棠一次谈话
作者:董树堂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刘绍棠曾被称为“神童作家”,16岁时被调到共青团中央主管的中国青年报社工作。1957年春在北京文艺界的一次座谈会上发言过激,后来被划成右派,开除党籍。就在他被送往大运河边的儒林村劳改之前,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找他谈话:“知道你为什么犯错误吗?”刘绍棠习惯地回答:“我是因为一本
王安石控制粮价
作者:暂无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薛立永 北宋庆历七年(公元1047年),杭州一带阴雨绵绵,到了八九月份收割庄稼的季节,田地里颗粒无收。米价一天一个价,到了十月,米价已从原来的每石400文猛涨到每石1500文了。 为了阻止米价节节上涨,有一个小县令做出了一件很另类的事情,他既没有权利命令全国物资调剂,也没有通过所谓收缩货
反响 王安石有“囍”
作者:暂无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看到《中老年时报》2月16日登载《王安石妙联为媒》一文后,想到结婚贴的“囍”字也来源于这个传说。 王安石举行婚礼的时候,报子来报:“王大人金榜题名,明日清晨赴琼林宴。”马员外听后重开酒宴以示庆贺。此时王安石是双喜临门,在红纸上写下“囍”字贴在门上,并吟道:“巧对联成双喜字,马灯飞虎织丝罗。”从
吴炯,一生志愿为祖国
作者:暂无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她是电影《上甘岭》中王兰的原型,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曾经历枪林弹雨,为保卫祖国浴血奋战;她又是第一批志愿者协会成员,为社区老人服务十几年如一日;如今,她立下遗嘱,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奉献祖国医学。笑谈生死,安享晚年,她就是——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
王安石妙联为媒
作者:暂无 来源:中老年时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王安石妙联为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