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梴针灸学说的特点
-
作者:俞伟 闫记灵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针灸师/历史 针灸学/历史
-
描述:通过对李梃所著《医学入门》一书中针灸学说特点的分析,明确李梃对针灸的贡献。其所倡导的取穴“尚精简”,刺分迎随、异穴补泻和多元开穴说,丰富和发展了针灸学的理论和方法,在针灸临床中仍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
浅析胆经俞木穴应是地五会
-
作者:范郁山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自《内经》以来,历代医家皆认为足临泣即是足少阳胆经的俞穴,五行属性为木。这主要是以《灵枢·本输》"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荣;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俞"为依
-
奇经八脉命名考新得
-
作者:马仁智 杨骏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循行特点 奇经 八脉 针灸学 康熙字典 服饰品 《六书故》 《经络学》 经脉 《周礼》
-
描述:奇经八脉命名考新得奇经八脉是经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奇经八脉名称含义的解释现多是从经脉的功能角度阐述,如现行高等院校教材《经络学》、《针灸学)}都是如此。然而,笔者在研读古医籍的过程中发现古人对奇经八脉的命名还另有含义,它和针灸经脉腧穴常用命名形式...
-
龚廷贤灸法浅析
-
作者:张钦传 袁泉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199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名医经验 灸法/方法 龚廷贤
-
描述:以龚廷贤著作《寿世保元》、《万病回春》为依据 ,探析龚氏灸法特色及其对灸法理论的贡献。龚氏悉采《内经》要旨及诸前贤确论 ,又参以己意 ,时有独创。在灸以保健、灸治疮痈、灸疮护理以及晕灸处理等方面都对灸疗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著的贡献。
-
针刺引起的炎性反应是针效产生始动环节之一
-
作者:周丹 潘萍 郭义 郭永明 吴丽萍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针灸效应 针灸效应 炎症 炎症 炎症介导素类 炎症介导素类 肥大细胞 肥大细胞 针灸原理 针灸原理
-
描述:现代的研究结果表明肥大细胞与针效的产生有密切关系,针刺可激活肥大细胞,引起一系列的血管反应和免疫效应。笔者认为,针刺是一种伤害性刺激,可引起针刺部位的炎性反应,进一步激活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使针刺的作用得以级联放大。针刺引起的炎性反应构成了针刺起效的始动环节。
-
李梴灸学说的特点
-
作者:闫记灵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李梴灸学说的特点
-
吴炳煌教授针刺治疗面瘫经验撷要
-
作者:黄冬娥 吴强 陈传江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针刺穴位/解剖学和组织学 针刺穴位/解剖学和组织学 名医经验 名医经验
-
描述:本文介绍了吴炳煌教授在针刺治疗面瘫时,妙用面神经解剖、病理知识,依面神经分布优选穴位、依面神经走行抉择针刺手法、依病理变化决定刺激量及根据受损部位判断预后4个方面独特的诊疗经验。
-
吴炳煌教授徒手急救法临床经验介绍
-
作者:洪昆达 万甜 王林林 吴明霞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急救 名医经验 吴炳煌
-
描述:介绍吴炳煌教授徒手急救法的取穴及操作要点,内容包括昏迷急救法(虚脱、昏厥、血晕、晕针、晕灸或休克等),手法镇痛、镇咳止喘法(包括腹痛、呕吐、腹泻、头痛、牙痛、痛经、腰痛、落枕、咳嗽及哮喘等),并列举了典型病例。
-
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贡献举隅
-
作者:胡玲 唐巍 吴子建 刘广霞 牛淑平 白良川 陈卫华 夏晓红 胡吴斌 来源:中国针灸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安医学 针灸理论 著名医生 杨玄操 汪机 吴昆 吴亦鼎 郑梅涧 徐春甫
-
描述:介绍新安医学与新安医家对针灸理论发展的贡献。通过对杨玄操、吴昆、汪机、吴亦鼎、郑梅涧、徐春甫等历代数位著名新安医家的针灸学术思想和特色进行梳理凝练,分析其对针灸理论的阐述和学术传承的贡献,以期挖掘其对现代针灸临床的指导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