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代禅学与诗话二题
-
作者:张伯伟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曹洞宗 宋代 禅宗 默照禅 石林 妙悟 陈酒 浙江 三阴 二十年
-
描述: 一、雲门宗舆葉萝得《石林诗话》 葉夢得(公元一○七七——一四八年),字少蘊,原籍吳縣,居烏程(今浙江吳興),宋哲宗紹聖四年(一○九七)進士。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一五)卜居卞山(在今浙江湖川)之石林谷,自號
-
诗经名物新证之五——《小雅·斯干》
-
作者:扬之水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斯干》 中华书局 凹曲屋面 小雅 《尔雅》 文物 新证 《周礼正义》 《说文》 1996年版
-
描述:旋之节,也尽依赖于门、庭、堂、室之“舞台”。曰“中国宫室及其内部格局是一部无字的人伦宣言”,固很恰切,那么也可以说,《诗》中所反映的宫室建筑,正纪录了舞台上曾经有过的喜怒与哀乐、宣言中曾经有过的生命与激情。
-
“君子和而不同”的历史解读
-
作者:刘蕴之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和而不同” 王安石 柳宗元 《柳子厚墓志铭》 嵇康 “同而不和” 王叔文 晏子 现代汉语 山涛
-
描述:话试译》中说:“君子能相和,但不相同;小人只相同,但不相和。”读了之后,仍觉不甚了了。于是再翻看前面的《解说》,《解说》道:“和者无乘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君子尚义,故有不同。小人尚利,故不能和。”这个解说倒十分传统,大约也符合孔夫子的原意,但和、同的内涵,仍不能明。
-
《周礼》考证和《周礼》的现代启示——金春峯《周官之成书及其
-
作者:余英时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莽 新考 四十年 周公 文化 春秋 思想性格 思想史 政治 现代启示
-
描述:。《周禮》一書在內容上是比較確定的,即所謂“體國經野,設官
-
吾师钱基博先生传略
-
作者:吴忠匡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文家 五十年 甲骨文 钱基博 代文 著作 教授 源流 成就 王安石
-
描述:汉党人,千古盛事,然郑康成经师人师,模楷儒冠,而名字不在党籍。余抱樸杜门,论治不缘政党,谈艺不入文社,服习父兄之教,不逐时贤后塵。自惟问学不中为康成作奴僕,唯此一事,粗堪追随。”这是先生治学节操的不同凡响的表现。正是这一独立的品格,不忮不求,甘于宁静淡泊,支持了他一生对中国传统学术的执着追求。
-
冰茧庵札记
-
作者:缪钺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抱负 政治家 司马迁 屈原 政治形势 贾谊 小令 政治需要 三峡
-
描述:所痛惜。司马迁撰写《屈原贾生列传》,透露出深切的同情与惋惜。苏轼作《贾谊论》,也叹惜贾生是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所以屈、贾是才人,而不是政治家。才人可以有政治卓见,发为文章,其中意见
-
胡適的集句聯
-
作者:程巢父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文化 成句 九十年代 古人 八十年代 王安石 格言 王符 人文系统 生活情感
-
描述:還不能算是首創者,晋朝的傅咸嘗集《詩經》句以成篇,是集句不始自荆公的碓證。
-
说《小雅·车攻》——《诗经》名物新证之二
-
作者:扬之水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周礼》 《石鼓文》 车马坑 文物 新证 考古研究所 《周礼·地官》 春秋大墓 战国时期
-
描述:说《小雅·车攻》──《诗经》名物新证之二扬之水《诗》写行猎,有《虞》、《叔于田》、《大叔于田》、《还》、《卢令》、《》、《车攻》、《吉日》。国风诸篇,俱轻倩活泼,如《齐风·卢令》,言田猎,却绝不闻肃杀之音,唯以轻捷奔行的猎犬,引出悠长悠长的一阕短章。...
-
说《大雅·公刘》——《诗经》名物新证之四
-
作者:扬之水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经》 公刘 先周文化 历史语言研究所 新证 《周礼正义》 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晚期 周人 《周礼》
-
描述:说《大雅·公刘》──《诗经》名物新证之四扬之水周人的历史,差不多和夏人、商人一样悠远。只是在灭商之前,周人不过是两个王朝治下的一个部族,所以没有能够留下一部谱系清晰的成文史。後人的追述,或取传说,或多推测,不得其详,未免缺略,遂难完全凭信。综合史家的...
-
王守仁“四句教”新解
-
作者:張立文 来源:中国文化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守仁 四句教 历史作用 “心学” 陆九渊 黄宗羲 道学 象山
-
描述:在程、朱道学已为正统的明代,先前曾与程、朱道学相抗衡的象山之学,在长期泯然无闻之后,被王守仁所继承和发扬。他敢冒天下之讥,一洗陆九渊无实之诬,改变是朱非陆之论定,以使于今且四百年的陆学,恢复其圣贤之学的地位。由于王守仁的这种历史作用,故后人把他和陆九渊并称为陆王心学。黄宗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