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书院能否孵化出大师
作者:李承贵  来源:新华月报(上半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  孵化  中国思想文化史  国学热  张岱年  季羡林  任继愈  陆九渊 
描述:们自然而然地去想:以后的大师,会不会由书院来“孵化”?
儒家文化与中国古代书院
作者:郭齐家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教学  古代书院  白鹿洞书院  陆九渊  朱熹  讲学  学术研究  学生  讲会制度  官学 
描述:讲学活动的书院,在当时还不普遍,规模一般也不大,没有形成规章制度,但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已开始萌芽了。由于官学衰落,士人失学,一些好学之士乃另辟蹊径,利用流行的印版书籍,建屋藏书,读书求学
古代书院文化略窥
作者:王建强 伍进平  来源:兰台世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书院文化  古代  教育组织形式  《玉海》  文化史  王应麟  后发展 
描述:书院,堪称我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是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其原意是指一圈矮墙围起来的藏书之所。宋代学者王应麟的《玉海》曾作过解释:院者,周垣也,后发展成为以私人创建或主持为主,收藏一定数量
王安石找到了生花笔
作者:暂无 来源:获奖作文选萃.小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文学家  文学家  先生  先生  老师  老师  书院  书院  读书  读书  文章  文章  思潮  思潮 
描述:,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办法。”过了几年,王安石把先生送给他的笔都写秃了,仪剩一支。一天深夜。突然觉得文思潮涌,行笔如云,他高兴得跳起来,大喊:“我找到了!”
“春风又绿南岸”注释
作者:暂无 来源: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南  注释  “人”字  王安石  “绿”  “到”  “过”  “满” 
描述:春风又绿南岸 这句也是王安石讲究修词的有名例子。 据说他在草稿上改了十几次,才选定这个“绿”字;最初是“到”字,改为“过”字,又改为“人”字,又改为“满”字等等(洪迈《容斋续笔·卷八》)。
兴鲁书院:难见昔日风采
作者:暂无 来源:临川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锈花楼外景 □文/图晚报记者陈洪明汪红春 核心提示 这里,有着800多年的风雨沧桑,唐宋八大家中的曾巩、欧阳修、王安石先后在此讲学;才子之乡,人才辈出,它功不可没。这里,曾是衙门府邸、古代女子的闺房,庄严、神秘结合在一起;300年来,在它周围发生了许许多多的事:衙门被毁、考棚被拆、新学
李觏以“礼”论为基石的书院教育思想
作者:李劲松  来源: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觏  李觏  书院  书院  “礼”教下于庶民  “礼”教下于庶民 
描述:于礼也问题的争论当中,这一北宋书院教育史最重要的公案使得李觏与胡瑗以及后世理学家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的理论分歧更为明显。
书中事
作者:暂无 来源:发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亚历山大  地球  花生种子  周长  故事  书院  江西  毛笔  使用方法 
描述:少年王安石寻求生花笔江西抚州的王安石少有大志,曾挑着书箱行李,从家乡临川,来到宜黄鹿岗芗林书院求学。在名师杜子野先生指导下,他勤奋苦读,每至深夜。
拆除马头山隐蔽违建
作者:暂无 来源:芜湖日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记者李道龙通讯员周金龙)4月13日,弋区澛港街道在区市容部门的配合下,对境内马头山上的2户约50平方米隐蔽违建实施拆除,推进了重点工程医疗垃圾处理厂建设地块的拆迁进程。 澛港街道龙华村
扬州画派与京画派形成原因比较
作者:唐卉 张乾元  来源:国画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扬州画派  原因  《泊船瓜洲》  地理位置  七言绝句  三角形  王安石 
描述:扬州画派与京画派分别形成于扬州和镇江两个城市。扬州与镇江在地理位置上以长江的南京以下游为界,江北为扬州,江南为镇江。宁、镇、扬三市紧邻一体,构成三角形地势。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著名七言绝句《泊船瓜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