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25)
报纸(2)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28)
按年份分组
2010(1)
2009(5)
2008(2)
2002(1)
2001(1)
2000(2)
1997(1)
1996(1)
1994(1)
1991(2)
按来源分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其它(1)
中州今古(1)
文献(1)
中外企业家(1)
工厂管理(1)
文史杂志(1)
文艺研究(1)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
收藏.拍卖(1)
宋克草书《杜子美壮游诗》
作者:暂无 来源:收藏.拍卖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草书      汪道昆  周亮工  中期  复归 
描述:宋克此卷自明清及今,迭经诸家收藏,可谓凿凿可考。在明早中期时,即入商辂之手,有其长跋可证。明中期为汪道昆所得,首尾皆钤有其藏印。清初为周亮工藏,清乾、嘉时入阮元之手。骑缝皆钤其“雷塘庵主”小印。
王安石变法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新政
作者:李超民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新政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描述:提出美国 2 0世纪 3 0年代的新政农业政策曾经受到中国古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当时 ,美国的农业部长华莱士在解决美国农业大萧条的经济政策中 ,曾经全面借鉴了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市易法等基本思想 ,为根本解决美国农业问题铺平了道路。认为青苗法和市易法等就是美国常平仓制度的原型。
论北宋中期词的变化
作者:邓乔彬  来源:文艺研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雅俗结合  新旧党争  士大夫  对立面  王安石  黄庭坚  俗词 
描述:雅俗结合。词人所作,兼备雅俗,王安石、黄庭坚、秦观等人都有不少俗词。
断句不容轻视
作者:张绍诚  来源:文史杂志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笔记小说  敢说  王安石  30年代  《道德经》  标点  非常道  语文修养  表达方式  50年代 
描述:成不通泰了。
“捧杀”和“棒杀”
作者:李君臣  来源:工厂管理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棒杀  吴炳新  经济与管理学院  毛泽东  30年代  应对措施  人员素质  同济大学  使用效果  世界500强 
描述:狼藉。无疑,成此果者其故甚多,但两大“法宝”却功不可没,那即是
影响中国经济的因素及中国的“危”和“机”:摩根斯坦利亚洲区
作者:斯蒂芬·罗奇  来源:中外企业家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经济  摩根斯坦利  亚洲区  罗奇  全球危机  30年代  20世纪  经济前景 
描述:中国面临的挑战世界正处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痛苦的危机和衰退之中,对各主要经济体都具有深远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我想重点谈影响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作者:徐中舒 吴天墀 刘复生  来源:文献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复兴运动  北宋中期  儒学运动  欧阳修  王安石  儒学复兴  社会危机  复兴儒学  封建秩序  古文运动 
描述:切需要有一种解救社会危机、维系封建秩序的新的思想武器。经过
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其振兴之道
作者:菅明军  来源:中州今古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  范仲淹  庆历新政  国家财政  宋政府  官僚机构  危机  改革主张 
描述: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其振兴之道菅明军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北宋王朝。建国伊始,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北宋政府采取了一些轻徭薄赋、有利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社会生产力很快
王安石咏史诗与北宋中期政治
作者:朱亚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安石  王安石  咏史诗  咏史诗  北宋中期政治  北宋中期政治 
描述:或抒写其关心国事,胸怀壮志;或以古鉴今,提倡变法;或评古论史,发表新见特识,皆为力避陈俗,笔力雄健,义理精深之作。与司马光、苏轼、苏辙等人的咏史诗作相比较,在创作意图,风格特色上有着较大差别,其价值和现实旨归更胜一筹。王安石咏史诗对后代咏史诗创作也产生了不小影响,不仅推进了当时的诗文革新运动,而且对江西诗派及后代元、明、清咏史诗人的创作影响深远,在咏史诗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及其特点
作者:刘复生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北宋中期  儒学复兴  中国封建社会  北宋时期  过渡时期  唐宋  欧阳修  《春秋》  《四库提要》  王安石 
描述: 一、中国社会在唐宋之际的剧变 以唐代中叶安史之乱为标记,中国社会处于急遽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大约经历了二三百年之久,在北宋时期完全定型,从而呈现出新的社会面貌。如果把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从唐中叶到五代算是变化的过渡时期,那么从宋代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进入了它的后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