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礼》成书年代的成功探索:评彭林著《〈周礼〉主体思想与成
-
作者:赵世超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成书年代 周礼 主体思想 研究方法 古史研究 秦汉之际 时代特征 重要课题 阴阳五行 上古社会
-
描述:究的意义就尤为重要。如何以现代学人的眼光来审视以往的论战,在最新的文化积淀层位上提出新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是当今古史研究者的重要课题。彭林同志的新著《〈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在承继钱穆、顾颉
-
春秋官制与《周礼》比较研究:《周礼》成书年代再探讨
-
作者:沈长云 李晶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春秋 官制 《周礼》 成书年代
-
描述:由此,判断《周礼》的成书年代不会早于春秋末叶,或当在战国前期。
-
论刘大年的近代经学研究
-
作者:黄仁国 姜涛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近代经学
-
描述:术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有待加强。《评近代经学》分析近代经学与政治斗争的联系,揭示了儒学为中国传统封建制度服务的实质,肯定了儒学中与马克思主义相通的积极成分。
-
封邑邦国方辨
-
作者:金兆梓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部落 甲骨文 说文解字 同义 会意兼形声字 本义 恩格斯 段玉裁 周礼 解释
-
描述::"国,谓王国;邦国、诸侯国也。""邦国"不就是"爵诸侯之土"吗?那末"封"也即是邦国,而"封"和"邦"、"邑"、"国"也就都可互训。这四字不但可互训,而且都可互用。"尚书""康诰"序:"邦康叔。""分器"序:"邦诸侯。""蔡仲之命":"乃命诸王邦之蔡。"这明明就是"封康叔"、"封诸侯","封之蔡",都是
-
有关中国古史分期的若干问题
-
作者:杨向奎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史分期 古代东方 封建社会 公社 款制 土地制度 役使 周礼 中国古代社会 家庭
-
描述:概括出
-
对杨向奎先生古史问题的几点意见
-
作者:张心澄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史研究 封建制度 周礼 古史分期 几点意见 原始公社制 征服 恩格斯 杨向奎 九五
-
描述:楊向奎先生撰"有关中國古史分期的若干問題"見"歷史研究"一九五六年第五期,又"古史研究中的几个問題"見"文史哲"一九五六年第六期。用意在引起討論。现在把我对于这兩篇論文的几点意見寫出,以求教于楊
-
评“中国国家与法的历史参考书”第一分册
-
作者:摎文远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参考书 春秋左传 甲骨文 历史研究 周礼 教研室 材料 西周 不可靠 出处
-
描述:法律出版社在今年三月出版了北京大学法律系国家与法的历史教研室编辑的"中国国家与法的历史参考书"第一分册,这样性质的书不管是对学法律或是学历史的人来说,都是很需要的,但我在粗粗读过一遍之后,感到这本书的编辑太粗糙了,远远不能符合我们的要求,.
-
左右史分职说质疑
-
作者:景爱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右史 太史 内史 左史 质疑 记言 周礼 外史 正义 孔颖达
-
描述:左右史分职之说,初见于《礼记·玉藻》,有天子"玄端而居,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唐孔颖达《周礼正义》进一步发挥了此说,认为左史即太史,右史即内史。《周礼正义》引熊氏说云:"太史记动作之事,在君
-
西周采邑制度述略
-
作者:吕文郁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采邑 西周时代 卿大夫 西周金文 政治制度 周代 周礼 铭文 西周王朝 发展阶段
-
描述:采邑制度作为分封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周代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这一制度不仅对周代的社会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而且对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都有深远影响。研究周代采邑制度,对深入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
-
汉代“案比”制度的渊源及其流演
-
作者:钱剑夫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代 春秋战国 户籍管理 户籍制度 户口统计 人头税 登记 后汉书 基本目的 周礼
-
描述:"案比",为汉代挨户调查登记并核实人口的一种制度.其基本目的虽在征收"人头税"和征发徭役,但在户政方面实属一项重要的措施:既以"养老怀幼",并有安定社会秩序的作用.它的起源,以目前所得的史料来看,至少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在人数统计方面则可溯自殷商.而其流演,又为后来隋唐"貌阅"的嚆矢.特别是照相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