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
(144)
报纸
(60)
学位论文
(7)
会议论文
(4)
图书
(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88)
地方文献
(60)
非遗保护
(36)
红色文化
(29)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2
(19)
2011
(14)
2008
(13)
2001
(7)
1997
(5)
1996
(3)
1994
(2)
1993
(2)
1991
(2)
1987
(2)
按来源分组
戏剧文学
(5)
戏文
(3)
四川戏剧
(2)
闽江学院学报
(2)
福州师专学报
(2)
读书杂志
(1)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1)
津图学刊
(1)
相关搜索词
汤显祖
窦娥冤
戏曲艺术
功能
摭谈
戏迷
字形义
戏剧形态
外道
古代传说
搜神记
凯莱
妻子
元宵
帷幕
《西厢记》
戏曲
渊源
剧本
《乡戏》
傩戏
小说月报
引发
叶昼
女鬼形象
《周礼》
传统剧目
城隍庙
主人
首页
>
根据【检索词:鬼戏】搜索到相关结果
2
条
爱魂与情
鬼
──《死后》与《牡丹亭》比较谈
作者:
赵秋长
赵建国
来源:
世界文化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杜丽娘
魔幻现实主义
汤显祖
屠格涅夫
意识流小说
柳梦梅
爱情
凯莱
封建礼教
描述:
爱魂与情
鬼
──《死后》与《牡丹亭》比较谈赵秋长,赵建国1598年汤显祖在他的传奇《牡丹亭》的作者题词中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
“女鬼”与“
鬼
诗”——从《聊斋》看十七世纪中国文学中对“阴
作者:
蔡九迪
来源:
学术月刊
年份:
1994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聊斋》
中国文学
十七世纪
《牡丹亭》
人格化
鬼
诗
蒲松龄
女鬼形象
“鬼气”
汤显祖
描述:
于女鬼及与当时文化、思想潮流的关系。 女鬼形象在十七世纪文学中的特殊地位与当时社会上对美貌才女之死的强烈兴趣有着直接关系。这种兴趣在汤显祖的《牡丹亭》(1598年)里得到了最集中的反映。《牡丹亭》
首页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