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的最后一次“高考”(科举考试)试题
-
作者:暂无 来源:文史天地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考试 试题 高考 清朝 诸葛亮 王安石
-
描述:第一场,史论:“诸葛亮无申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申商之实而讳其名论”。“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
-
突出一个“活”字——’95高考语文基础知识试题的评析
-
作者:胡光中 王兆生 来源:中学文科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活” 语文基础知识 高考语文 试题 唐宋八大家 三父 迁移能力 《牡丹亭》 知识的理解 语文教学
-
描述:答出.而今年这道题却是把他们放在一首五言诗中;“一门三父了,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考生要通过其中“一门”、“三父子”、“大文豪”、“诗赋”、“峨眉”等词所暗示的线索从整体上去理解去鉴别才能得出正确答案.如果
-
艺考不应是高考的捷径
-
作者:暂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艺考 艺考 高考 高考
-
描述:近几年的高考,报考艺术类考生的人数暴增,这种现象是极为不正常的,对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
作者:暂无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选 试题 杜丽娘 多项选择 龚自珍 结构布局 写作者 王安石 艺术构思
-
描述:~~
-
一道试题引发的思考
-
作者:钱伟 来源:教育科研论坛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桃符 传统文化 关注学生 思考 试题 王安石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 春联 引发
-
描述:一道试题引发的思考
-
清朝最后一次科举试题
-
作者:快乐天使 来源:语文新圃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科举 清朝 试题 造就人才 陶铸 国民 土地 王安石 近百年 外交政策
-
描述:蔡论。
-
高考应是计划的还是市场的——再论统一高考的现时合理性
-
作者:裴云 来源:湖北招生考试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考 计划 市场
-
描述:高考应该是计划的还是市场的,不应作出简单的归类。计划与市场只是操作手段,单纯看其本身,无法显现其优劣。对高考而言,对其操作手段的判断,应看其是否有助于实现高考的核心价值:公平与效率。同时,高考也非
-
高考历史创新试题设计
-
作者:孙双武 郭仁贵 来源: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王安石变法 主要原因 汉武帝 中国共产党人 历史功绩 毛泽东选集 马克思主义 群众基础
-
描述:1.西汉中期,苏州人朱买臣家里十分贫穷,但他勤奋读书,以砍柴卖薪为生。其妻不堪其苦,意欲离去。朱买臣说:我50岁要富贵。今年已经40多岁了。你太苦了,我富贵后要报答你。但其妻终于离他而去。几年后,朱买臣被汉武帝拜为中大夫,任会稽太守。朱买臣能够50岁时得以富贵的主要原因是
-
高校自主招生应是高考改革的方向
-
作者:李文鑫 来源:湖北招生考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高考 改革 自主招生
-
描述:高考以考分作为衡量人才的惟一标准、“一考定终身”等弊端,是我国素质教育彷徨不前的主要原因,是影响中国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瓶颈之一。改革高考制度,高校自主招生是突破口和改革方向,应不断推进高校自主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试题(专、本科)
-
作者:暂无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作品选 试题 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 诗经 王安石 汉文帝 谏逐客书 代表作
-
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