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论民族学与社会学
-
作者:杨堃 来源:西北民族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学 社会学 蔡元培 学术讲演 中国社会学 杨炳 学刊 民族问题 马克思主义民族学 资产阶级民族
-
描述:年9月出版)。蔡先生这篇讲演是我
-
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应是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
作者:彭剑勇 来源: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五观”教育 新疆大学生 主要内容
-
描述:新疆因其所处的特殊环境,决定了新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是系统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宗教观和文化观的教育,对于稳定新疆、建设新疆有着特别的意义
-
马克思主义的执著追求者--父亲刘大年晚年记事
-
作者:刘潞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抗日战争 何键 八路军 国学 洗礼 国民党 马克思主义 残酷 新中国
-
描述:部门的负责人,他犯过“左”的错误,也遭到过游街批斗和《人民日报》的点名批判。“文革”后,他有反思,也受到各种不同思潮的排斥。然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却坚定不移,始终没有动摇。
-
鼻饮有当代民族学实证
-
作者:范宏贵 来源:广西民族研究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越南 云南省 民族学研究 范成大 《太平寰宇记》 少数民族 麻栗坡县 《溪蛮丛笑》 葫芦壳 《岭表录异》
-
描述:鼻饮有当代民族学实证范宏贵关于百越人鼻饮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书·贾捐之传》。该传在谈到儋耳、珠崖(今海南省)时说:“骆越之人父子同川而浴,相习以鼻饮”。《太平寰宇记》卷166引《异物志》:“乌浒
-
再论华夏民族的形成
-
作者:陈玉屏 来源:中华文化论坛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民族学 华夏族 形成过程 夏王朝 周礼
-
描述:坛,是因为长期以来,民族学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
-
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
-
作者:姜涛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大年 马克思主义史学 中国近代史 历史研究 抗日战争 马克思主义历史学 国际学术讨论会 中国科学院 文化大革命 相互关系
-
描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刘大年姜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名誉所长刘大年同志,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刘大年,湖南华容人,1915年8月1日出生于一个小康的读书之家。父亲是师范毕业生,但31岁
-
民族论坛1996年主要文章索引
-
作者:暂无 来源:民族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主要文章 1996年 民族学 唯物主义 哲学观 民俗学 巴文化 陈自明 索引 车改
-
描述:民族论坛1996年主要文章索引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是经济系的必修课和主修课
-
作者:洪大璘 来源:社会科学(上海)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发展马克思主义 主修课 《资本论》 社会主义国家 不同观点 活跃学术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大学经济 教师 马克思主义理论
-
描述: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的发展。
-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落脚点应是狭义认识论
-
作者:许兆君 来源:求是学刊 年份:198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狭义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历史唯物主义 黑格尔 社会意识 哲学教科书 人的社会实践 实践概念 辩证法
-
描述:一点,理应把认识论 (在本文中均指狭义认识论,下同)安排在整个哲学体系的最后。这是因为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全部辩证关系,只有在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中才能得到完整的体现;所谓解决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实际上可以归结为解决认识与实践的矛盾。社会实践及其发展,是解决主客观矛盾的根本条件和基础。 更重要的是,我们之所以主张把认识论安排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后部分,并不是说主客观矛盾到这里就最终解决了;恰恰相反,而是认为这样的安排能够体现出这个哲学体系的开放性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像一切旧哲学那样,宣布自己为最终真理,而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们对必然的认识,只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认识,而不可能达到穷尽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列宁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自然界在人的思想中的反映,应...
-
哲学教学应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
-
作者:李淮春 来源:教学与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教学改革 中国哲学 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中国文化 哲学教材 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哲学
-
描述:哲学教学应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李淮春如何搞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有效地、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这是多年来哲学教学改革一直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