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47)
期刊文章(36)
会议论文(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71)
红色文化 (5)
地方文献 (4)
非遗保护 (2)
地方风物 (1)
宗教集要 (1)
按年份分组
2014(26)
2013(5)
2011(13)
2010(3)
2009(3)
2007(5)
2006(4)
2005(6)
2004(4)
2002(2)
按来源分组
迪庆日报(2)
新闻晚报(1)
生活日报(1)
宝安日报(1)
昆明日报(1)
音乐天地(1)
国际人才交流(1)
深圳侨报(1)
云南日报(1)
创造(1)
“马背书法家”舒同的从政之路
作者:舒均均  来源:共产党员(辽宁)(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马背书法家”舒同的从政之路
回忆我的父亲舒同 马背书法家的从政之路
作者:舒均均 程诉  来源:文史参考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父亲  父亲  毛泽东  毛泽东  书法家  书法家  胡耀邦  胡耀邦  山东省  山东省  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  共产党  共产党  马背  马背  回忆  回忆  陕西省  陕西省 
描述:"建国之初,父亲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兼宣传部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华东文教委员会主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长、中共华东局党校校长,又兼任《解放日报》的工作。父亲不仅是身兼六职,办
王英:走自主创新品牌之路
作者:姜岭君 姜吉吉  来源:青岛财经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英特在时装周上的展台。 青岛博英特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英。 ■本报记者姜岭君 见习记者姜吉吉 在专访王英之前,记者已与她见过多次面。此次见面,她依然是谈笑自若、优雅干练。说起她的企业,她笑如春风,如办公楼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色彩艳丽、穿着时尚、高雅的宣传画一样,即刻感染你。
周亮工的鉴藏之路
作者:郭弈  来源:当代艺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典范。那天我也就是随便和老友争论一下,谁是南京最好的画家,结果我说了半天怎么也说不服这个老家伙,一气之下回家写了篇文章,写了八个人的名字,列为金陵八家。结果被大家广为认可,其实我自己也知道我在南京当官,这些文化圈里的人多少都是要给我面子的。在明末清初那个混乱的年代,文人是最弱势的,清人都觉得他们麻烦,总是要闹事的样子。所以,他们其实从心里都希望找个靠山。找清人肯定会被别人的吐沫淹死,所以像我这样好人缘的汉人官员,还是经历了两朝的汉人官员成了他们最好的庇护,因为我们同命相怜,我同情他们,也理解他们。金陵八家和我的亲近也和这个不无关系。在那个年代,能做画坛幕后推手的人不但要有钱,还要有权,当然更要有才情。而我算是综合体。再回头说说我的年代。我生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南京。
公路应是公益之路而非生财之道
作者:暂无 来源:长三角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公路收费  生财之道  公益  乱收费现象  中央政府  收费问题  媒体监督  整顿活动 
描述:生财之道。
艺术生活,李浩的西餐之路
作者:树一  来源:老来乐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艺术生活,李浩的西餐之路
风华断续正乙祠:北京最老戏楼重生之路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梅兰芳  戏楼  湖广会馆  牡丹亭  京剧  北京市  传统文化  昆曲  管理者  老北京 
描述:在北京,正式营业的大小剧场超过25个。如果说在长安戏院、湖广会馆,你可以看到老北京的过去;人艺则与1949年后的新中国相伴,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新北京的成长;国家大剧院,它是中外艺术的汇集之地;有没有一个地方,将北京的过去与现在串联,以剧目来展示这个古老城市数百年来变化的样子
河南老农护树队的“涉黑”之路(1) ●陈道荣承
作者:暂无 来源:新京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去年12月20日,护树队成员陈祖民在查看陈道荣承包的树被盗后的残迹。陈道荣因成立护树队存在打人罚款行为,以涉黑被判刑。 ■ 核心提示 河南鹿邑曾是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每年春季,县里都会要求各乡镇完成植树任务。因为植树,引发出一起“涉黑”案件。 任集乡的陈道荣于2005年,应乡政府要求,承包植
河南老农护树队的“涉黑”之路(2) ●陈道荣承
作者:暂无 来源:新京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护树队员陈祖民的摩托车,上面喷有“治安巡逻”的字样。陈祖民说,护树队经常义务帮派出所夜间巡逻,帮乡政府搞“麦茬防火”。 护树队成员被以“黑社会组织罪”判刑后,他们的妻子均不服判决,她们表示不相信丈夫是“黑社会”。 (上接A30版) 胡国权父亲胡有银介绍,儿子喝醉后不小心弄断了一棵树,被陈道
走创业之路建品牌学校 ——记首届通化市“移动杯”高校毕业
作者:暂无 来源:通化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在通化市说起陈奎伸,可能很多人并不知晓,但提起全美外语培训学校,却已是小有名气了。陈奎伸自2006年自主创业、筹建这所学校以来,经过4年多的艰苦打拼,不仅使学校初具规模,具有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他本人也成为了九三学社社员、省市两级青联委员和东昌区政协委员。  不恋省城恋家乡  陈奎伸今年32岁,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