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5352)
期刊文章(4448)
会议论文(78)
学位论文(4)
图书(4)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9856)
红色文化 (18)
地方文献 (9)
地方风物 (2)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5472)
2013(201)
2012(261)
2002(138)
1992(56)
1989(94)
1983(64)
1971(2)
1965(2)
1944(1)
按来源分组
人民日报(125)
济南时报(17)
江西教育(9)
前线(5)
经济研究信息(4)
新满洲(1)
老友(1)
体育博览(1)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1)
体育报(1)
再谈疑案“莫须有”:“莫须有”应是“恐怕有”
作者:张贵民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莫须有  应是  恐怕有 
描述:景,充分考虑语义流变,动态分析前因后果,认为“莫须有”一词的初始含义应是“恐怕有”,同时对“岳飞之死”整个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复杂性:正在发生的革命
作者:陶春  来源:学习时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但熟知未必真知,您长期研究复杂性科学,您提出,复杂性是正在发生的革命。为什么这么说? 吴彤:我是20
71岁林业老“战士”的执着坚守
作者:姚力丹  来源:农村信息报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记者 姚力丹 通讯员 张慧 他,40年如一日与大山打交道,和树木交朋友,临安原有大大小小630多个村庄,他跑遍620个…… 他,虽然已有71岁高龄,每年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待在家,其余的时间不是在下乡,就是在为农民培训授课,或是赶往全国各地的贫困山区“传经送宝“…… 他,牵头主持了“雷竹
谈谈中国古典诗词的化用手法
作者:薛胜元  来源:语文天地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化用  创作手法  二度创作  古典诗词创作  句子  文人创作  中国古典诗词  辛弃疾  晏几道  作品 
描述:文人创作时,根据表达需要,常常对前人诗文中的语句加以变化,变成自己的句子,这种创作手法就叫化用。化用重在借"意"而引发读者的联想,给作品带来较原诗句更加深远的意境。可以说,化用属于二度创作,只要化用巧妙,诗文便可赢得后人的青睐。句子虽然形似,意趣可能远远高于原作。下面以古典诗词创作
应是“海绵”
作者:暂无 来源:天天爱学习(五年级)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海绵  生活观念  时代气息  家庭环境  文化知识  翻新  家具  错别字 
描述:如今,人们的生活观念在不断变化,很多人都为自家的家具做了翻新,使得家庭环境更具时代气息。因而,各种家具翻新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其招牌上的错别字可谓是五花八门。如:这家店招上的“海棉”二字,显然是“海绵”之误。真心希望厂家在翻新家具前,先把自己的文化知识翻新一下。
应是“日薄西山”
作者:李荣先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曾经风靡大江南北的英雄钢笔,如今日暮西山。"这是2012年11月24日《现代快报》A17版《"英雄"迟暮老国企贱卖股权》一文中的一句话。其中的"日暮西山"讲不通。暮,本意指日落时,傍晚;"日暮"也即傍晚,还指天色晚。
应是“拃”
作者:张剑桥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2012年11月28日《燕赵老年报》第8版刊有一篇旅游通讯《哈尔滨三景游》。哈尔滨有三景,其中之一是闻名世界的五大连池。这篇通讯说:五大连池是火山喷发熔岩堆积形成的,令人惊奇的是,"在没有
应是“五脊六兽”!
作者:杨昌俊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八旗子弟  积极性  编译  溥仪  出版社  婚庆  文化  史实  没落  国文 
描述:闹。"(第43页)其中的"五计六受"让人
应是“中央政治局常委”
作者:崔洁  来源:咬文嚼字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最近结合学习党的十八大文件,阅读了中国长安出版社2011年2月出版的《中国共产党90年学习读本》一书。该书第129页这样写道:"1956年9月28日,党的八届一中全会选
财富不应是温床,而应是蹦床
作者:孙建勇  来源:金点子生意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的玩偶,她不得不去做钟点工。大学毕业后,她没有进父亲的公司,而是到美国广播公司应聘,做了一名新闻研究员,年薪仅为三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