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风流人物之苏轼篇
-
作者:李浩 来源:四川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苏东坡 王安石变法 乌台诗案 热爱生命 诗词歌赋 欧阳修 历史上 老百姓 人生哲理
-
描述:人们喜欢“大江东去”的苏东坡,喜欢“把酒问青天”的苏东坡,喜欢“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更喜欢“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苏东坡!苏东坡,真的很喜欢你。为你,看轻天下人!
-
历史沉思——宋人三首赤壁词讲演录
-
作者:王兆鹏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词 苏东坡 苏轼 赤壁怀古 人生 三国演义 王安石 周瑜 风流人物 李白
-
描述:结果还是这首《念奴娇》高居榜首。它的得分将近三百分,比第二名要高出一百多分,可以说在唐宋词里头是无与伦比的,无论是它的知名度,还是它的影响力。苏轼这一首词,本身的艺术成就非常高固然是一个重要因素,但历代都有人给他鼓吹也是使它名扬千古的一个重要原因。有时候名作容易被埋没,而东坡这首词,从宋代开始,就不断有人赞美称道,帮他炒作。南宋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很有名的诗话著作,里面就说了:“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也。”他说是古今绝唱,无与伦比,胡仔是很有眼光又有影响力的批评家,他的话,可是一锤定音哦。他的评价,对后来的评价非常有导向性。还有金代的著名诗人元好问,在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上,元好问绝对是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第一流大诗人,他的《题闲闲书赤壁词后》说:“词才百馀字,江山人物无复余蕴,宜其为乐...
-
苏轼词二首浅论
-
作者:梦河纳仁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作者 宋神宗 王安石 苏轼词 风流人物 赤壁之战 周瑜 团聚 消极思想 描写
-
描述:生活方面,丧妻(这时作者妻子王弗死去已经十一年)别子,同时又和亲人不得团聚已经多年。当时,作者的心情是很郁闷的。所以,
-
吟咏英豪业绩 悲叹苦短人生——读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
-
作者:杨毅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赤壁怀古 苏东坡 人生 苏轼 风流人物 业绩 赤壁之战 长时间 王安石 变法派
-
描述: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曾做过几任高官,但为期都很短暂。在政治上,他属保守派,为王安石等变法派所不喜,因而长时间贬居外地。
-
登滕王阁有感
-
作者:卢苇 来源:新一代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滕王阁 汤显祖 牡丹亭 风流人物 戏剧 自建 文学创作 公差 黄鹤楼 剧作家
-
描述:因公差至南昌,闲暇日登滕王阁,立足顶楼,放眼四野,碧空如洗,赣水飞练,吟一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无限感慨立刻涌上心头。滕王阁自建成于世,1300多年间虽迭兴迭废,但终因其形胜、景异
-
苏轼词艺术特色例析
-
作者:刘名新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词 风流人物 赤壁怀古 王安石变法 赤壁之战 周瑜 乌台诗案 黄州 翰林学士 艺术特色
-
描述: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苏轼反对……因所谓"乌台诗案",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后又出任杭州、杨州等地太守。绍圣元年(1094)新党再度当权,苏轼
-
浅析苏轼在黄州的别样心理
-
作者:刘晓 来源: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欧阳修 黄州时期 王安石变法 政治环境 乌台诗案 恐惧心理 风流人物 理想化 江东
-
描述: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中认为诗人盖愈穷则愈工,这一观点被欧阳修之后的苏轼有力印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有的学者提起苏轼都钦佩他的豪放、旷达、洒脱。历代的文人墨客把苏轼理想化,苏轼
-
理念重建
-
作者:蒋敦鑫 来源:教师博览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学生 批评 高度集中 老师 注意力 理念 王安石 山竹子 风流人物 教育者
-
描述:感勃发,联系社会,热情澎湃,课简直成了激动人心的演讲。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被感染了,注意力高度集中。
-
水的味道
-
作者:谢晨 来源:中国校园文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味道 流水 文章 评价 风流人物 联想与想象 水注入 细读 王安石 春江
-
描述:水的味道
-
刘凝:泰山走出的美丽女主播
-
作者:范正利 来源:湖北招生考试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化底蕴 主播 主持人 泰山 上海 风流人物 母乳 江南 生活时尚 营养
-
描述:无从说清泰山的奇邃而厚重的文化底蕴究竟能给刘凝带来几多裨益,但可以肯定的是她由此汲取了母乳般的营养,尔后历经江南群贤荟萃之地的历练,才有了今日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