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先生治疗肝气及肝火的经验
作者:丁学屏  来源:浙江中医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先生治疗肝气及肝火的经验
著名老中医运用阴阳学说的验案一则
作者:陈梦月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著名老中医运用阴阳学说的验案一则
阴伤孤阳无依 亟予毓阴敛阳——著名老中医运用阴阳学
作者:陈梦月 丁学屏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阴阳学说  名老中医  阴阳对立统一  辨证用药  内经  阴气  难经  先煎  杭白芍  黛蛤散 
描述:则阳胜,诸生矣.阴阳配合,本不得一毫偏胜于其间也."师运用阴阳学说指导辨证用药,如轻车熟驾,辄能得心应手,有左右逢源之妙.尝见其治阳虚生外寒之症,用益火之原取胜;治阴虚生内热之,以壮水之主奏功
浅谈除眩汤治疗眩晕证
作者:王殿喜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眩晕证  草决明  朱丹溪  下虚上实  肝胆之气  治病必求于本  仙灵脾  治疗  徐春甫  张景岳 
描述:起,王肯堂认为火致目眩,张三锡主张痰火成眩;虚眩《灵枢》谓:“上虚则眩“,张仲景、徐春甫同意此说。张景岳认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见痰火者,不过一二,但卢搏导主张下虚上实而眩。《临证指南》曰:“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气,风阳上冒,中虚下虚”。我认为眩晕证,病况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痰所致。故痰聚中焦而上泛,火借风力而飞扬,直达清空之窍而引起眩晕证。善治上者,必求其下。滋其苗者,必灌其根。治病必求于本。因而风、火、痰,则为产生“眩晕”之根本。脾居中洲,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在里属阴,藏而不泻,故脾为阴脏,其性主升,升
门神(民间年画、附一:门神话旧)
作者:张道一供稿  来源:民间文学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门神(民间年画、附一:门神话旧)
话“话本”
作者:吴德铎  来源:读书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代白话小说  王安石  三言二拍  拍案惊奇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奇观  喻世明言  话本  中国小说史略 
描述:所面对的读者,主要是劳动人民和小市民,因而这书在我国流传之广,读者之多,以及影响之深远,在古代短篇小说中可与它相颉颃的,似乎不多。
诗词曲词语
作者:林昭德  来源:中国语文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曲  梅尧臣  辛弃疾  词语  现代汉语  无名氏  韩元吉  用法  刘辰翁  汤显祖 
描述:值雁嗥从北回;风卷黄云无远近,山留白雪犹枯荄.归看车马汗流沫……”“归看车马汗流沫”,是说“你”现
医林人(事)物考三则
作者:万方  来源:中医药学报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王肯堂  著作年代  万历  证治准绳  卒年  十七年  工具书  云林  纂辑 
描述: 阅读医书,每遇问题,随即记下,久之积累数事,兹择其三,并参以文献,缀成短文,以就正于专家和读者。读医书,每遇问题,随即记下,久之积累数事,兹择其三,并参以文献,缀成短文,以就正于专家和读者。一、公乘阳庆原非
清上蠲痛汤与头痛——《汉方治疗百话摘译》
作者:于天星 王征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方治疗  矢数道明  三叉神经痛  清上蠲痛汤  偏头痛  顽固性头痛  日本学者  治疗经验  寿世保元  龚廷贤 
描述:一、清上蠲痛汤优于五苓散清上蠲痛汤系我国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一书所载之方剂(麦门冬、黄芩、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细辛、甘草、干生姜)。矢数明于书中概述了日本学者应用
郁同志二三事
作者:天蓝  来源:战地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郁同志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