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27)
报纸(2579)
学位论文(135)
图书(79)
会议论文(36)
按栏目分组
地方文献 (3916)
历史名人 (2008)
红色文化 (10)
才乡教育 (7)
非遗保护 (6)
地方风物 (6)
宗教集要 (3)
按年份分组
2011(560)
2010(555)
2009(500)
2001(37)
1999(69)
1995(30)
1994(52)
1993(31)
1983(42)
按来源分组
中国文化报(63)
戏曲研究(58)
飞天(7)
语文学习(5)
华章(3)
天津教育(2)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
抚州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
蚌埠医学院报(1)
淮北煤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
黄铜琵琶
作者:龙青山  来源:飞天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  老人  黄铜  白茅草  神话传说  黄鹤  共鸣箱  琶音  平洛河  密林 
描述:云起云落、草绿草枯。有时琶音清爽得叫人心旷神怡,有时又叫人肝肠寸断。
述”注释指正
作者:唐遇春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书·艺文志》  “述”  顺宗实录  形声字  王安石  宋钦宗  《说文》  墓志铭  源流考 
描述:述”注释指正唐遇春“否则不能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述”,课本注:继承、讲述。按,“述”是个形声字,从,术声。《说文
琵琶记》与中国伦理社会
作者:黄仕忠  来源:文学遗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琵琶记》  赵五娘  中国伦理  伦理社会  三不从  孝道伦理  牡丹亭  礼教制度  《西厢记》  中国传统社会 
描述:琵琶记》与中国伦理社会
论汤显祖《牡丹亭》:古典名著讲座之四(未完待续)
作者:孔瑾  来源:剧作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文学研究  文学研究  古代戏曲  古代戏曲  中国  中国 
描述:论汤显祖《牡丹亭》:古典名著讲座之四(未完待续)
牡丹亭前忆盛会
作者:李友斌  来源:中国钨业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钨业  牡丹亭  西华山钨矿  重要讲话  钨矿山  副总理  积极进取  钨精矿  南昌  国务院 
描述:15年前,全国第一次钨业科技工作会议在我国最早发现的钨矿,并有世界钨都之称的大余西华山钨矿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书写的振兴钨业四个大字,至今仍屹立在南昌公司的办公楼楼口,无时不在鼓舞和激励着我国钨矿最大生产基地的广大职工为振兴钨业而奋发图强、积极进取。
从侏儒说到:为术士说证实
作者:刘德增 王大建  来源: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孔子儒家  郭沫若  术士  墨子  中国文化  《周礼》  胡适  身材矮小  庄子  上层阶级 
描述:从侏儒说到──为术士说证实刘德增,王大建孔子开创的儒学给中国和整个东亚历史以深广的影响。虽然以治国的那一页早已翻了过去,但儒学的伟力迄今犹斑斑可见。对儒学的阐释、注解曾是学术研究的中心课题
曹雪芹:读不通的《西厢记》——关于《红楼梦》中“读《西厢
作者:陈云发  来源:上海戏剧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西厢记》  《红楼梦》  林黛玉  西厢  曹雪芹  贾宝玉  牡丹亭  薛宝钗  崔莺莺  民主思想 
描述:为中国戏曲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伟大作品。
谈中国传统喜剧、悲剧与悲喜剧的分类问题:兼论《牡丹亭》悲剧
作者:范华群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喜剧观念  悲喜剧  复合结构  牡丹亭  传统戏剧  喜剧冲突  悲剧冲突  喜剧性  柳梦梅  杜丽娘 
描述:由于我国传统戏剧的喜剧观念与西欧的差距很大,以西欧的戏剧理论为标准对传统戏剧进行分类的结果,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不小的分歧意见。在国内有将浩瀚如海的传统剧目分别浓缩编
略论明遗民查佐晚年生活之研究
作者:区志坚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明遗民  明末清初  《罪惟录》  年谱  周亮工  清代前期  汉文化  经世思想  台北 
描述:略论明遗民查佐晚年生活之研究区志坚易代之际,当新朝政权日渐稳固,于立国初期前朝的遗民便面对出仕或隐居的抉择。近人何冠彪、美国学者司徒琳(LynnA.Struve)、比德逊
读《全宋诗》札记(二)
作者:房日晰  来源:江海学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全宋诗》  宋敏求  《舆地纪胜》  札记  西陵  王令  琵琶  王安石  次韵  房日晰 
描述:,今姑录以待考。”《全宋诗》卷六百三十一《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