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
(3171)
期刊文章
(1159)
学位论文
(59)
会议论文
(47)
图书
(39)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4280)
才乡教育
(121)
地方文献
(38)
地方风物
(15)
红色文化
(13)
宗教集要
(4)
文化溯源
(3)
非遗保护
(1)
按年份分组
2014
(657)
2013
(242)
2010
(1040)
2009
(500)
2008
(363)
2007
(191)
2006
(130)
2002
(22)
1983
(7)
1980
(4)
按来源分组
其它
(114)
商丘日报
(19)
中国哲学史
(7)
求是学刊
(5)
教育史研究
(3)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3)
求索
(2)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
江苏教育出版社
(1)
清史研究
(1)
相关搜索词
王学统
圣人
陆九渊
《周礼正义》
王
穷理
司马光
陆子学派
科学家共同体
《明儒学案》
主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
王守仁
研究成果
唯心主义哲学
仁义
颜钧
现实主义
《大学》
儒家易学
启蒙思想
同上
基本框架
学术宗源
心学
明代
程颐思想
儒家思想
《陆子学谱》
首页
>
根据【检索词:陆王学派】搜索到相关结果
4475
条
李绂与
陆
王
心学
作者:
李帆
来源:
清史研究
年份:
2006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绂
陆
王
心学
躬行实践
陆
王
学统
描述:
"
陆
、
王
学者第一重镇"。
批判
陆
王
学派
的蒙昧主义
作者:
张锡勤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王
心学
陆
王
学派
王
守仁
圣人
尊德性
陆九渊
无知无欲
道问学
“致良知”
信仰主义
描述:
批判
陆
王
学派
的蒙昧主义
李绂与清代
陆
王
学派
作者:
黄进兴
来源:
江苏教育出版社
年份:
2010
文献类型 :
图书
描述:
李绂与清代
陆
王
学派
陆
王
心
学派
的易学思想研究
作者:
杨月清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王阳明
易学
理学
心学
描述:
”,君子“悟本体之本明”,
王
畿易是宋明时期
陆
王
一路下来心
学派
易学思想最根本和最集中的体现。
陆
王
心
学派
的易学思想从总体上来看,前后贯通,共性明显,自成体系。
陆
王
心
学派
解易的原因与目的是,在其心学体系之中
批判
陆
王
学派
的豪昧主义
作者:
张锡勤
来源:
求是学刊
年份:
1980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
王
心学
陆
王
学派
王
守仁
圣人
尊德性
陆九渊
无知无欲
道问学
“致良知”
信仰主义
描述:
批判
陆
王
学派
的豪昧主义
《周礼正义》
王
、陈点校本句读辨正
作者:
朱婧
来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
2008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正义》
王
陈点校本
标点
描述:
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的
王
文锦、陈玉霞《周礼正义》的点校本,继承了以往各个版本的长处,将其文字、断句的错误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但是仍有不足之处,本文仅就《周礼正义》的第一册第三、四卷进行校正,指出
孙诒让《周礼正义》
王
、陈点校本误读失校辨正
作者:
刘兴均
来源: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
2002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正义》
王
陈点校本
标点
校勘
描述:
晚清孙诒让《周礼正义》自问世以来,受到学界瞩目。但现在的四种版本讹误在所难免。中华书局1987年出版了
王
文锦、陈玉霞点校本,它参考了乙巳本和楚本,择其众本之长,将其文字的讹误减少到最低限度,标点亦精
概论理学的思潮、人物、
学派
及其演变和终结
作者:
金春峰
来源:
求索
年份:
1983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理学思潮
学派
王安石
朱熹
王夫之
穷理
欧阳修
宇宙本原
天地之性
理性主义
描述:
作为一个思潮在北宋产生与兴起的实际情况。本文试图从思潮、人物、
学派
、演变及其终结的角度,对理学作一粗略的概述。
张横渠礼学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朝鲜曹南冥
学派
的影响
作者:
林乐昌
来源:
中国哲学史
年份:
2007
文献类型 :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礼学思想
曹南冥
学派
朝鲜
中国历史
司马光
王安石
学者
描述:
皆甚高,而张载(字子厚,学者称横渠先生,1020~1077)对礼学尤其重视,著有《横渠张氏祭礼》、《冠婚丧祭礼》、
南宋江西
陆
子
学派
的形成探析
作者:
张东海
年份:
2009
文献类型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理学
心学
陆
子
学派
陆九渊
描述:
本文考察了南宋江西
陆
子
学派
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认为
陆
子
学派
的产生与两宋的政治状况、文教政策、经济状况、文化繁荣及陆九渊的个人素质和努力密切相关,
陆
子
学派
在陆九渊的教学过程中形成、在辩论中发展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