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11)
报纸(22)
学位论文(11)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11)
地方文献 (29)
才乡教育 (2)
地方风物 (2)
按年份分组
2014(16)
2012(9)
2011(12)
2010(6)
2009(5)
2008(3)
2007(9)
2004(3)
1996(3)
1985(3)
按来源分组
铜川日报(2)
中国体育(2)
光明日报(1)
时代消防(1)
文博(1)
新三门(1)
淮北晨刊(1)
小学生之友(智力探索版)(1)
广东艺术(1)
剧作家(1)
“金牌意识”不应是官员目标
作者:魏纪中  来源:中国体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官员  官员  意识  意识  金牌  金牌  全运会  全运会  体育发展  体育发展  媒体  媒体 
描述:山东全运会胜利闭幕,然而在全运会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全运会还该不该要,全运会究竟对中国的体育发展能起到什么作用的问题又在某些媒体上讨论起来,有媒体的朋友要我发表看法。
汤显祖戏曲讽世意识的成因探析
作者:黄三平  来源:剧作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诗文集  讽世  戏曲创作  临川四梦  讽刺  意识  人性  思想基础  社会现实 
描述:汤显祖(1550~1616)的戏曲蕴含强烈的讽世意识,"临川四梦"都具有"对社会现实的热嘲冷讽"[1],其讽刺的内容丰富,讽刺指向官场、时政、理学礼教及人性人情。"四梦"贯穿了讽世意识,且其讽刺力度
一个“情”字催生的青春意识——对汤显祖《牡丹亭》的思索
作者:王瑾  来源:广东艺术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杜丽娘  汤显祖  牡丹亭  人情人欲  意识  寻梦  明代戏曲  作品  人性  代表作 
描述:汤显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代表作,亦是明代戏曲史上最出色的作品。其故事取自《杜丽娘慕色还魂》,《牡丹亭》的故事由一个情字唤起青春意识的觉醒
防火保平安
作者:杨晓苍  来源:小学生之友(智力探索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爆竹  王安石  宋代  春联  气氛  春节  风送  防火安全  景象  人身安全 
描述:春节期间,到处都张灯结彩贴春联,一派喜庆气氛。大年前后更是爆竹声声,增加了城乡热闹景象。宋代王安石有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相山上的防火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4月4日,记者和家人一起来到相山公园爬山赏春。在通往电视塔的山道中,几位头发花白,穿着绿色马甲的老人在山道间穿梭,他们手里一把特制的铁扫帚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询问得知,这是特制的防火扫帚
倡导移风易俗确保防火安全
作者:暂无 来源:新三门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昨天上午,县委书记尹学群在副县长吴善灵的陪同下先后来到亭旁、横渡、六敖等6个乡镇督查清明节森林防火工作。 每到一处,尹学群都亲切慰问了在卡点值班、巡查的镇、村干部,仔细询问了值班人员到岗到位情况
古籍保护中的防火等问题
作者:戴南海  来源:文博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图书馆  天一阁  防火建筑  藏书  政治原因  民族文化  古籍保护  胡应麟  秦始皇  损失 
描述:时,由于战乱使国家和私家图书遭受重大的损失。
古礼中的防火
作者:何海  来源:时代消防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古礼  以礼治国  “三礼”  礼义之邦  生活常识  “礼”  世界之最  孔老夫子  失火危险 
描述: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礼经中有些繁褥的礼节仪式背后,却包含着古代人一些实用做法和生活常识.其中也反映了古人的消防意识.在春秋以前,包括王侯之家在内,晚上照明都是用木柴做火把.因为当时还没发明
王益区念好森林防火“紧箍咒”
作者:暂无 来源:铜川日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本报讯记者吴洋凯、通讯员安晓卫报道:清明将至,上山扫墓祭祀、郊游踏青等活动增多,野外火源点多面广,极易引发森林火灾。面对严峻的防火形势,4月1日,王益区召开森林防火工作会,要求全区各部门念好森林
加强安全查危和防火防爆工作确保大运会安全
作者:暂无 来源:光明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为确保大运会安全,合肥铁路公安处抽调警力充实到合肥、芜湖等大中客站和进深、进穗列车,加强安全查危和防火防爆工作。图为合肥站派出所在检查危险品。(王文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