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驿站
-
作者:暂无 来源:学生阅读世界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驿站 阅读 《周礼》 古代历法 唐朝初年 中秋节 秋季
-
描述:“中秋”的由来“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每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哪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季中第二个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目。
-
原创阅读套题(一)
-
作者:左齐海 来源:湖北招生考试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古乐 纳西 阅读 洞经音乐 墓志铭 李将军 丽江地区 民族文化 收集整理 王安石
-
描述: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生当做纳西,死亦闻古乐。这是当代著名文学家冯牧先生聆听纳西古乐之后发出的感叹。去古城听古乐是绝大多数游客丽江之旅必不可少的
-
本月阅读套题参考答案
-
作者:暂无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参考答案 阅读 古诗词鉴赏 虚实结合 文言文 被动词 王安石 文章
-
描述:写景主要采用的手法是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远近交错,虚实结合.浓淡相宜.
-
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中介——试述“新课标”条件下的高中
-
作者:黎昌友 来源: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新课标 教育模式 学生 新课程 英语教师角色 教材 当代西方 中介作用 文艺批评 教育发展
-
描述:纵观近、当代西方的文艺批评,我们不难看出,对文本的阅读,抑或交流,经历了两次转变:一次是从作家转移到作品;一次是从作品转移到读者。这两次的转移意义深远。对照我们的教育发展,可以看出:古代的《四书
-
教师应是学生与教材交流的中介:试述“新课标”条件下的高中英
-
作者:黎昌友 来源:科学咨询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师角色 教师角色 英语 英语 交流 交流 教材 教材 定位 定位 高中 高中 中介 中介 学生 学生
-
描述:的教学,侧重于对教材(近似于作品)的解构;《新课程》的提出,可以说是上述最后一种类似转变的标志,虽未得到全方位的实施,但定会向“读者反映批评”一样,在社会上掀起股股热潮,最终得到全社会的认同。
-
《牡丹亭》的明清女性读者群研究
-
作者:田甜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牡丹亭》 明清女读者 阅读 影响
-
描述:对她们产生的影响,其中特别探究了杜丽娘的“写真”行为对女读者的启迪;以及她们在阅读和接受《牡丹亭》过程中对自身才能的自觉,从自发阅读走向自觉表达的生命状态的变化,试图由此揭示出《牡丹亭》女读者所代表
-
西方音乐史 普修教程 上
-
作者:杨九华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西方国家 高等学校 教材
-
描述:西方音乐史 普修教程 上
-
西方音乐史 普修教程 下
-
作者:杨九华 来源: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西方国家 高等学校 教材
-
描述:西方音乐史 普修教程 下
-
教材教辅:无错不成书?
-
作者:盛开啦 来源:文化月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教材教辅 高中学生 北京市 七月派诗人 现当代 技术性 陆九渊 北京军区 诗歌史 东城区
-
描述:在北京市东城区高中学生的一本《语文(必修)》课本上,出现了一位名叫绿原封的诗人。如果你查阅中国现当代诗歌史,肯定找不到这个绿原封的任何信息。因为,这是一个很明显的技术性差错,所谓绿原封,其实应该是绿原——一位著名的七月派诗人。今年9月底,绿原老人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老人
-
古代女子阅读《牡丹亭》
-
作者:暂无 来源:南方农村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剧照。
吴吴山三妇合评《牡丹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经典一览
□李小多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非情之至也。
四百年前,汤显祖在自己的不朽杰作《牡丹亭》卷首所写下的这句题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最为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