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外科精要》的学术贡献
-
作者:刘青林 吴积华 刘天骥 来源:中医文献杂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医外科 《外科精要》 陈自明 痈疽辨证 用药特色 针灸
-
描述:精要附遗》,薛己以其所见长之外科学识,对此书全面校注,详加按释,并附载病案。《外科精要》实为中医外科医者的必读之书,足以垂范后世,启迪来者。现浅析其主要学术贡献,以就正于海内贤达。
-
忆刘大年同志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贡献
-
作者:王庆成 来源:近代史研究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近代史学 刘大年 近代史研究 纪念 贡献 怀念 学术 不幸 回忆 记忆
-
描述:的建树很多,但我手边没有任何文字材料,所以只能就记忆写一点与我有些关系的他对近代史学科建设的贡献,以表示敬意和怀念。
-
论吴澄《不居集》之学术贡献
-
作者:张秀芳 李净 来源:西部中医药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吴澄 《不居集》 贡献
-
描述:清代新安医家吴澄的医学著作<不居集>博采前贤治虚损之法,总结阐述了内损之理,又结合自己的临症心得,创外感致虚之说,合而汇为治虚之大成,同时又全面阐述了脾阴虚的证治方药,对脾胃学说有着积极的贡献.
-
《世医得效方》在骨伤科学术上的贡献
-
作者:王育学 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年份:197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骨伤科 蒙古族 效方 脊柱骨折 元代 阿拉伯医学 肩关节脱位 学术 危亦林 手法整复
-
描述:虽分为13科,但与宋代医学科目相比较,除“正骨兼金镞科”成为独立的一科而外,余皆相同。骨伤科成为独立的专科在我国是从元代开始的。《世
-
《永类钤方》在骨伤科学术上的贡献
-
作者:王育学 来源: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年份:197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骨伤科 永类钤方 危亦林 元代 积极影响 学术 卓越贡献 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北京大学图书馆 整复方法
-
描述: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例如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就取材于《钤方》的不少内容。但由于该书几乎濒于绝迹,遂未能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骨伤科学术上的卓越贡献,更是烟没无闻,以致有人误认为元代危亦林著
-
龚廷贤的针灸学术思想
-
作者:聂建军 熊云 来源: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针灸 学术思想
-
描述:龚廷贤,字子才,号"云林山人",生活于明·嘉庆年间,龚氏验学俱丰,早年有志于效良相,在经历了40余年的行医云游之后,回归故里,著书立说。著有《种杏仙方》《鲁府禁方》、《云林神彀》、《万病回春》、《寿世保元》、《济世全书》。
-
龚廷贤的针灸急救特色
-
作者:王欣 来源:中国中医急症杂志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龚廷贤 龚廷贤 针灸 针灸 急救 急救
-
描述:明代著名医家龚廷贤一生著书丰硕,虽无针灸专著,但针灸系列疗法贯穿于其每一部著作中,且针灸疗法多用于救急。本文对龚氏的针灸急救特色进行了总结,其主要表现为针刺救急、灸脐保命、吹贴洗熨各显神通。
-
危亦林针灸学术思想探讨
-
作者:吴海霞 杨宗保 魏稼 来源: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危亦林 世医得效方 针灸
-
描述:医家危亦林学术渊博,医学造诣高深,所著《世医得效方》记载内、外、妇、儿等13科疾患,其治法自成一体,尤其是继承了葛洪的重灸学术思想,在放血疗法和水蛭针法上体现了独特的见解。探讨危氏在不同的艾灸方法
-
吴炳煌教授针灸治疗面瘫的经验
-
作者:黄冬娥 吴强 来源: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针灸 面瘫 吴炳煌 经验
-
描述:选穴重视面神经的解剖结构腧穴的选择与配方是针刺治疗面瘫的基础工作,吴老师在临床实践中师古而不泥古,遵先贤遗训而又多有创新。他认为面神经干及其分支的结构分布与临床上治疗周围性面瘫经典穴位和经外奇穴存在着对应的解剖学关系,因此在诊治周围性面瘫时,除了进行系统辨证论治外,尚应在患侧面局部充分依据和利用面神经的解剖结构与分布特点,分析患侧面肌功能障碍的具体方位,进行经穴的优化组合,以确定相应的治疗处方。吴老师认为面神经干及其分支与穴位间的具体关系为:翳风、牵正与面神经主干关系密切;瞳子髎、太阳、三阴三阳、丝竹空与颞支、额支相关;颧髎、迎香、口禾髎、太阳、瞳子髎与颧支相关;地仓、燕口、散笑、口禾髎与颊支相关;颊车、夹承浆、承浆与下颌缘支和颈支相关。由于面神经运动纤维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面神经麻痹后,多因表情肌不能运动而就诊。吴...
-
浅析陈自明《外科精要》“外治重灸法”的针灸学术贡献
-
作者:陈艳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关键词: 陈自明 外科精要 针灸学术贡献
-
描述:陈自明所著《外科精要》对痈疽疮疡治疗注重整体论治,审因察证,对证施洽:外治重灸法,内服重脾胃,内外结合,开创了外科病的内外合一方法,不拘泥于热毒内攻之说,对针灸在外科的运用有着独特见解和学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