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3159)
报纸(719)
图书(104)
学位论文(87)
会议论文(46)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3879)
地方文献 (193)
文化溯源 (15)
地方风物 (11)
宗教集要 (6)
才乡教育 (5)
非遗保护 (3)
红色文化 (3)
按年份分组
2012(279)
2010(267)
2009(244)
2005(120)
2000(108)
1994(87)
1990(68)
1983(48)
1981(34)
按来源分组
戏曲研究(77)
戏曲艺术(23)
学术月刊(21)
社会科学战线(11)
晋阳学刊(7)
学术研究(5)
艺术评论(4)
广东社会科学(3)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
戏曲史上的“之争
作者:黄天骥  来源:学术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吴江派  之争  戏曲创作  思想内容  音律  戏曲音乐  本色  作品  封建主义 
描述:越当着意斟量。 [前腔]参详,含宫泛徵,延声促响,把仄韵平音分几项,倘平音窘处,须将入韵埋藏,这是词隐先生独秘方,与自古词人不爽。若遇调飞扬,填他几字相当。
汤显祖《五传》创作思想浅探
作者:张清华  来源:学术研究辑刊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张居正  王学左派  创作思想  浅探  程朱理学  《牡丹亭》  申时行  严嵩  临川 
描述:,同出其时,亦一奇也。”当时曲家认为各有所长,朴壁竞辉。如果从剧作内容与形式较之,根本无法和汤显祖匹敌。从内容上看“义仍填词,绝妙一时,语虽斩新,源实出于关(汉卿)、马(致远)、郑(德辉)、白
汤显祖卧薪与商小玲殉戏
作者:汪文科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剧中人物  杜丽娘  浪漫主义  死而复生  传奇  焦循  明代  真实情感 
描述:而复生,这样一种异乎寻常的出生入死的爱情。“如丽娘者,乃可谓有情之人!”“一灵咬住”便不肯放。这“情”确是人们真正的感情。氏写这个戏之所以自己也感动得卧薪痛哭,真正是将自己的感情融于剧中人物
关于汤显祖的导演活动和剧作腔调--与高宇同志商榷
作者:詹慕陶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宜黄腔  海盐腔  牡丹亭  昆山腔  戏曲导演学  表演艺术  导演艺术  戏剧艺术  演员 
描述:是我国戏曲导演学的拓荒人,及其剧作腔调原为宜黄腔,笔者认为还是值得商榷的。兹提出看法如下:
汤显祖与戏曲导演学--一个戏曲导演的看法
作者:黄其道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戏曲导演学  汤显祖  导演理论  表演艺术  评点本  中国戏曲  戏剧评论  导演艺术  戏曲演员  遗产 
描述:抒管见。
再论我国导演学的拓荒人汤显祖--答詹慕陶
作者:高宇  来源:戏剧艺术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戏曲导演学  导演艺术  具体内容  表演艺术  演员  戏剧艺术  戏曲音乐  科学命题  拓荒 
描述:大有好处的。在这里,我仅就戏曲导演学的理论遗产的发掘方面,敬答几点意见;主要的还在于向广大的导演理论工作者和从事戏曲导演实践的同行们广泛求取教益。
浅谈除眩治疗眩晕证
作者:王殿喜  来源:辽宁中医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眩晕证  草决明  朱丹溪  下虚上实  肝胆之气  治病必求于本  仙灵脾  治疗  徐春甫  张景岳 
描述:起,王肯堂认为火致目眩,张三锡主张痰火成眩;虚眩《灵枢》谓:“上虚则眩“,张仲景、徐春甫同意此说。张景岳认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见痰火者,不过一二,但卢搏导主张下虚上实而眩。《临证指南》曰:“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气,风阳上冒,中虚下虚”。我认为眩晕证,病况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痰所致。故痰聚中焦而上泛,火借风力而飞扬,直达清空之窍而引起眩晕证。善治上者,必求其下。滋其苗者,必灌其根。治病必求于本。因而风、火、痰,则为产生“眩晕”之根本。脾居中洲,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在里属阴,藏而不泻,故脾为阴脏,其性主升,升
论李杜优劣之争(兼对《李白与杜甫》的一点意见)
作者:张步云  来源:郭沫若研究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李阳冰  王安石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特色  李白与杜甫  李杜并称  工部  检校  大夫  扬杜抑李 
描述:不分轩轾,还是杜优李劣?这个争论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进行着。争论的实质,是对浪漫主义作家如何评价的问题。从元稹《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中的“时人谓之李杜”和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诗之豪者,世称李杜”的话来看,早在盛唐,李杜就已齐名并称。再从当时一些诗人对李杜的称赞来看,李杜在盛唐时就是并驾齐驱,驰名诗坛的伟大诗人。我们先看他们对李白的评价。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篇中说:“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期不间日,由是称誉光赫。贺又见其《乌栖曲》,叹赏苦吟曰:‘此诗可以泣鬼神矣。’”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也有类似的记载。这里可以看出贺知章所再三称叹和欣赏的是李白的浪漫主义代表作《蜀道难...
清上蠲痛与头痛——《汉方治疗百话摘译》
作者:于天星 王征  来源:吉林中医药杂志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汉方治疗  矢数道明  三叉神经痛  清上蠲痛  偏头痛  顽固性头痛  日本学者  治疗经验  寿世保元  龚廷贤 
描述:一、清上蠲痛优于五苓散清上蠲痛系我国明代龚廷贤《寿世保元》一书所载之方剂(麦门冬、黄芩、羌活、独活,防风、苍术、当归、川芎、白芷,蔓荆子、菊花、细辛、甘草、干生姜)。矢数道明于书中概述了日本学者应用
溢的喷泉-记邓友梅、从维熙、王蒙、刘绍棠
作者:钟惟  来源:中国青年报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溢的喷泉-记邓友梅、从维熙、王蒙、刘绍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