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报纸(104)
期刊文章(98)
会议论文(2)
图书(2)
学位论文(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51)
地方文献 (24)
非遗保护 (14)
红色文化 (8)
宗教集要 (5)
地方风物 (5)
文化溯源 (1)
按年份分组
2014(45)
2013(17)
2012(12)
2010(19)
2009(14)
2007(11)
2005(3)
2000(1)
1996(6)
1993(4)
按来源分组
其它(9)
重庆晚报(6)
环球人文地理(重庆旅游)(1)
商情(1)
环球人文地理(1)
重庆旅游(1)
艺术百家(1)
消防与生活(1)
红岩春秋(1)
炎黄春秋(1)
重庆文学的诗歌因子
作者:徐江  来源:红岩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发展  重庆文学  中国现代诗歌  三峡诗  巫山  范成大  自然环境  人文景观  王安石  山城 
描述:重庆,在中国地域文化和文学多样纷呈的今天,它始终占有一席亮眼之地。其中,为它的人文景观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就是重庆文学中的诗歌基因。在漫长的古代社会,诗歌作为正统,是社会民风的集中体现。
舒同与墨
作者:翟伯成  来源:春秋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舒同    清朝  历史 
描述:七十二之冠的百脉泉南面,有一墨。据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载:墨在城(绣惠)南二十里,水色如墨,故名。近观墨,拥地而出,黑若墨汁,漫石而流,淙淙有声。泉水淳冽甘美,沏以上等绿茶,色如琥珀
论乐
作者:周柱铨  来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音乐史  研究  中国 
描述:论乐
白先勇版《牡丹亭》将亮相重庆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商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见习记者熊婷婷)作为重庆第二届文化艺术节和重庆市首届慈善·福彩活动周精品剧目,《牡丹亭》将于9月11~13日在巴渝剧院倾情上演。该剧已巡演近200场,享誉海内外。 《牡丹亭》是晚明戏曲家
倾心余事做诗人
作者:罗富昌  来源:诗词月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乌江  湘江  黄鹤  采桑  暮色  赤壁  星火  重庆  黄花  战马 
描述:倾心余事做诗人
王安石与《汤坑》诗
作者:暂无 来源:巢湖晨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更忆骊山下,■然雪满塍。”这是北宋王安石所作的著名的《汤坑》诗。多少年来,这首脍炙人口的名诗,传颂古今中外,载诸史册
青春版《牡丹亭》9月11日重庆首演
作者:暂无 来源:重庆晚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本报讯 重庆第二届文化艺术节重点精品剧目昆曲青春版《牡丹亭》,将于9月11日至13日在洪崖洞巴渝剧院倾情献演。该剧由台湾作家白先勇领衔两岸三地文化精英打造。  9月6日至13日,由市委宣传部参与
《牡丹亭》压轴昆春季演出
作者:暂无 来源:京华时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4月2日至5日,北方昆曲剧院在长安大戏院推出《关汉卿》《奇双会》《玉簪记》《牡丹亭》四场春季大戏。其中最后一天上演的压轴大戏《牡丹亭》是彰显昆剧特色的代表作,也是北方昆曲剧院的保留剧目。  在第一天的开场大戏《关汉卿》中,关汉卿不再被神化为铁骨铮铮、充满斗志的硬汉形象,而是被还原为有血有肉、有情有
九畹灵根“西厢”
作者:胡明明 张蕾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非物质遗产  《长生殿》  桃花扇  代表作  剧院  江苏省  昆曲 
描述:2001年5月18日,昆曲被评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个日子,如吹皱一池春水,先是苏州昆剧院白日消磨断肠句,世间只有情难诉的青春版《牡丹亭》;之后,是江苏省昆剧院白骨青灰长艾
丝竹相和 江南神韵:论沈凤对江南丝竹的贡献
作者:吴雅莉  来源: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沈凤  沈凤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  贡献  贡献 
描述:江南丝竹是我国重要的民族器乐品种,流传于江浙沪等地。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丝竹人才,沈凤就是其中一位。本文以沈凤的生平事迹、从艺经历、艺术特色、音乐贡献等为研究内容,对其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