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至情梦中梦
-
作者:韦纳斯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梦 画 魂 虚实
-
描述:《牡丹亭》完美地将“至情”与“至美”相融合,通过梦、画、魂等一系列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曲折离奇又至深至诚,达到了独步千古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展现“至情”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
千古至情梦中梦:试论《牡丹亭》的虚实结合艺术
-
作者:韦纳斯 来源:今日湖北(下半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梦 梦 画 画 魂 魂 虚实 虚实
-
描述:<牡丹亭>完美地将"至情"与"至美"相融合,通过梦、画、魂等一系列如梦似幻、亦虚亦实的情节设置,虚实结合,曲折离奇又至深至诚,达到了独步千古的艺术效果,同时对展现"至情"的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
《南柯记》的悲剧意蕴解读
-
作者:宋霞霞 来源: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柯记》 《南柯记》 悲剧意蕴 悲剧意蕴 王政理想 王政理想 出世 出世 梦 梦
-
描述:《南柯记》反映出了作者一种自我批判的痛苦情绪,是一个产生于自我克服要求的心理悲剧。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意蕴也是汤显祖人生悲剧的写照。作者王政理想破灭后,欲以自由精神超脱俗世,却始终割舍不断一"情"字,因此作品中有出世与入世的痛苦选择。另外作品中的人生如梦思想也加深了作品的悲剧意蕴。
-
《牡丹亭》中杜丽娘形象浅析
-
作者:吴梦雅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爱情 爱情 生死 生死 梦 梦
-
描述:汤显祖在《牡丹亭记题记》中说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因情而梦,因梦而病,因病而亡,又因情而生,这生生死死皆为一个“情”
-
相山秋色醉游人
-
作者:暂无 来源:淮北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11月12日下午,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在相山公园观赏枫叶。时值深秋,相山公园黄铺群山,红满坡谷,吸引了众多外地游客和市民前来观光。
□陈龙万摄
-
宫商角徵羽 一曲琴韵醉江南
-
作者:沈遂 来源:楼市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南 琴韵 古典音乐 内心世界 别墅 建筑 美学 全国财富 凝固 周礼
-
描述:《周礼·春官》曰:"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古典音乐中蕴藏的美学、哲理与尊严,曾慰藉过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而江南别墅中的诗意、情怀与智慧,同样在塑造中国人的内心世界。
-
一世倾情《羊城晚报》 九旬张伯那份执着很罕见,那份快乐很醉
-
作者:暂无 来源:羊城晚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读报、剪报,十年如一日。虽身处闹市,张伯总在阅读中追寻着宁静
社区红人馆
一本、两本、三本……喜欢一样东西,能坚持多久?90岁的老人张伯,捧出厚厚的15叠剪报铿锵地回答,爱了一辈子《羊城晚报》。这些剪报不仅凝聚了张伯十几年的心血,更多的,是对一样爱好持续而执着的热爱。
初夏的一个午后,90岁的
-
状瞬息变幻动景 寓政治人生哲理: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
-
作者:陶文鹏 来源:文史知识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苏轼 人生哲理 醉书 天地自然 王安石 政治意蕴 瞬息 宋神宗 山水景物 日常生活
-
描述:气象万千、时空无限的天地自然,时常呈现稍纵即逝的动景,或演出美妙迷人的活剧。惟有才情敏捷运笔如风的诗人和画家,才能迅速捕捉和生动表现这种刹那变幻的物象景观。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
千古一梦牡丹亭
-
作者:邓涛 来源:合肥工大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昆曲曾经以一种辉煌的生存状态代表着我们这个民族最高的审美,吸引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杰出的艺术大师深深的创作投入。
这其中最为夺目的代表莫过于汤显祖的《牡丹亭》。因爱而死,为爱而生,整部戏都笼罩着浓烈的梦幻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可是,我们不禁质疑,真的会有人为了梦中之人而相思殒命吗?而这种男女双方
-
春风不是梦(外一首)
-
作者:颜娃沙 来源:绿风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羽毛 舞蹈 记忆 春风 红色 原生态 乳色 柳梢 蝴蝶 黄鹤
-
描述:春风不是梦(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