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陆九渊道德思想的研究
作者:彭艳梅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道德   
描述:道德原则、道德教化、道德修养、道德境界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剖析。陆九渊以“心即理”的本体论和“人性本善”的善恶论做为道德依据,支撑着他“尊德性”为首的道德教化论和“发明本心”的道德修养论。道德修养的最终
读书的境界
作者:如水  来源:学问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读书  境界  好书  思想  智慧  王安石  老年  放牧  不同年龄段  少年 
描述:古人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窥"、"望"、"玩"三个字极传神地道出了不同年龄段读书的境界。好书是空气和阳光,是思想之舟,是知识的总结,是智慧的钥匙
元代理学中“仁”的价值意义:吴澄境界论探析
作者:吴立群  来源: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境界  吴澄  吴澄 
描述:儒家把仁看作人生道德修养之最高境界。在元代理学家吴澄那里,仁为本心之全德,具有绝对普遍意义,是儒家最高理想境界。吴澄通过以觉释仁,说明仁的境界即人与人、人与万物都处于无限的精神性联系之中。仁是人
颇具特色的陆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陆九渊]
作者:修淦川  来源:抚州师专学报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  道德  人格  人格  中国  中国 
描述:颇具特色的陆象山道德人格教育观:[陆九渊]
修改一字境界
作者:舒义顺  来源:新闻爱好者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瓜州  泊船  王安石  南宋文学  古代文人  北宋文学  境界  修改  绝句  春风 
描述:。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王安石真是做到了一字千改始心安,“语不
登高是一种境界(随笔)
作者:骆安  来源:四川统一战线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随笔  爱国情怀  徐霞客  柳宗元  王安石  谭嗣同  王之涣  雁荡山  蜀道难 
描述:登高是一种境界(随笔)
“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作者:柳延延  来源:杂文选刊(下旬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高等教育  电视节目  教育问题  择校  普林斯顿  学习  兴趣  中国  接受 
描述:”能够择到外国去,显然不是一般人可为,大多数没钱、没权送子女出国的家长只能望洋兴叹了,它表明今天从上到下对中国教育的失望。 怎么解决这个难题,我一介书生不敢奢谈,它太过复杂,是个系统工程。我这里想谈的是一个让我无法释怀的问题,看来也无望解决。读者诸君,你们发现没有,今天中国反映现代人生活的电视剧中凡有儿童的画面,都是在做作业。家长看到放学回家的孩子,说的话都是:“快去做作业。”虽然大多数电视剧粗制滥造,在对这一现象的表现上却直面了现实。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无可厚非,可孩子不是机器,而是需要加倍呵护的小人儿。“加倍呵护”也主要不是好吃好穿,汽车接送。我曾读到过一篇文章,说的是清儒陈澧在《东塾读书记》里对“加倍呵护”的点评:“教小儿,亦当使其常有喜悦意。不然,彼不好学矣。”同时还必须“早放学,使得嬉戏”。
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作者:罗志田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轻松愉快  常态  学校  仁者  生活  学生  乐山  烦恼  智者 
描述:学生天天处于"不亦恼乎"的状态,老师也绝不可能轻松愉快,于是大家都在烦恼郁闷中生活。这正是今日学校的常态,却绝对不应是学校的常态!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时代,愉悦似乎是个常态。就连
王安石“道德性命”之学及其对科举的影响
作者:祝尚书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  道德  性命  性命  王安石  王安石  科举  科举  北宋  北宋 
描述:考述并揭示王安石道德性命论及其实质,以及它对北宋中后期科举考试的介入和影响,并论旧党与科场道德性命之学的斗争。当日根据道德性命论写作的时文,尚有极少篇章流传至今,亦略为举论,以窥当时学风、文风之一斑
借古人之境界 为我之境界——古典文学作品借鉴与创造浅谈
作者:贺荣斌  来源: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借鉴与创造  古典文学作品  境界  晏几道  《宫词》  《文心雕龙·风骨》  江西诗派  婉约词  袁宏道  五代词 
描述: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