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刑法名称的由来
作者:蔡枢衡  来源:北京政法学院学报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汉书·刑法志》  刑法概念  私有制  刑罚体系  简册  《汉书》  《周礼  惩治犯罪  惩罚犯罪 
描述:长发展过程的。由于刑法长期记载于竹简,竹简名称就是刑法的名称。所以简册名称的探究,乃是
“黄鹤”从何来?——黄鹤楼名称
作者:文尚光  来源:江汉论坛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黄鹤楼  神仙故事  魏晋南北朝  江汉地区  唐代诗人  白鹤  入蜀  灰鹤  通志  天鹅 
描述:武昌黄鹤楼名冠楚天,被称为“天下绝景”(陆游《入蜀记》)。一千几百年来,人们吟咏着唐代诗人崔灏的杰作“昔人已乘黄鹤去”,慨叹着“黄鹤一去不复返”,而末深究“黄鹤到底从何而来?”在南北朝以前的诗文中,只有白鹤、玄鹤、灰
“所谓华山洞者……”
作者:秦豪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因果关系  王安石  语文教材  山洞  华山  可译  命名  课文内容  通用 
描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有一句:“所谓华山洞者,从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见全国通用高中第一册语文教材)原句可译成:“有个名叫华山洞的,是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命名的”。阳,山的南面;以,连词,作
“漫灭”不“可识”吗?
作者:西塞山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王安石  文字  名称  花山  读作  模糊  注释  三期  褒禅山 
描述:”指“标明山的名称的文字”。按,此说甚误。
既已“漫灭”何又“可识”?
作者:向新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198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花山  模糊  文字  注解  通用教材  褒禅山  名称  直译  高中 
描述:一下: 碑上的文字已经模糊,磨灭。〔按:不可辨认。〕唯独有文字还可以辨认。退一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