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期刊文章(10)
报纸(2)
按栏目分组
历史名人 (12)
按年份分组
2013(1)
2008(1)
2007(3)
2006(1)
2003(2)
2000(2)
1998(2)
按来源分组
北京档案(3)
新闻与写作杂志(2)
时尚北京(1)
新语文学习(小学高年级版)(1)
中国档案(1)
英才(1)
北京纪事(1)
文艺报(1)
人民日报海外版(1)
北京市通州区档案馆 举办追忆刘绍棠座谈会
作者:李晓红 马娜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座谈会  北京市  通州区  区档案馆  追忆  文学大师  政协副主席 
描述:本刊讯今年是著名乡土文学大师刘绍棠先生逝世十周年。4月13日上午,北京市通州区档案局馆召开了“追忆乡土文学大师刘绍棠先生”座谈会,主
刘绍棠与通州档案馆的家乡情——访北京市通州区档案馆“刘绍棠
作者:莫陌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通州区档案局  区档案馆  刘绍棠  文库  北京市  乡情  记者采访  党组书记 
描述:今年,是绍棠先生逝世十周年。3月12日上午,记者采访通州区档案馆“刘绍棠文库”,有幸随同参加了通州区档案馆、绍棠先生夫人曾彩美女士及亲属子女进行的扫墓活动。
刘绍棠与评剧
作者:张宝申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刘绍棠  演员  作品  观众  长篇小说  通县  家乡  短篇小说  通州区  舞台 
描述:著名作家刘绍棠毕生致力于“乡土文学”创作,著述颇丰。仅新时期以来,就出版了60多部书。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我这辈子,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在中国当代作家中享有两个独一无二:一个是40多年创作生涯,长、中、短篇小说都是写我的家乡父老和家乡风土人情,没有杂样儿;一个是我在我那生身之地的小村———北京通县儒
纪念刘绍棠逝世十周年暨刘绍棠乡土文学研讨会举行
作者:柳砚慧  来源:文艺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关键词: 刘绍棠  研讨会  荷花淀派  通州区  代表作家  北京作家  中国现代文学馆  中国老年人  五四新文学  中国社会主义 
描述:为了纪念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逝世10周年,“纪念著名作家刘绍棠逝世10周年暨刘绍棠乡土文学研讨会”日前在北京市通州潞河中学举行。这次会议由刘绍棠乡土文学研究会牵头,北京作家协会、通州区人民政府
刘绍棠为我题字作画——记梦
作者:凤翔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西海子  听说过  李卓吾  通州区  蘸水笔  中间部分  大房子  墨水瓶  扉页 
描述:不仅为赠稔的书上题了字,而且还勾画了几笔,作了画儿。
运河之子魂归故里——著名作家刘绍棠骨灰安葬记
作者:李培禹  来源:新闻与写作杂志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大运河  中国作家  骨灰  北运河  魂归  故里  通州区  乡土文学  民族风格 
描述: 1998年4月12日,著名作家刘绍棠的骨灰,悄然安葬在他生前挚爱着的故乡——京郊通州区北运河畔。这天,是他溘然辞世一年零一个月的日子。 绍棠先生的骨灰安葬地,选在紧临大运河端头的通州齐天乐园东
走近张宝玺
作者:刘洋  来源:北京纪事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大运河  刘绍棠  作家  通州区  政府官员  作协  沉底  修改意见  作品  接班人 
描述:字的大作仍在打磨中。也只是在他出屋处理紧急公
蜕变——与张宝玺对话
作者:刘进元 武怀义  来源:英才 年份:200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蜕变  刘绍棠  通州区  大运河  农村  写作  文学作品  官场  作家  副书记 
描述:没有认真地采访过他,只是把和他的一些聊天儿内容整理成对话。
电子文件能否取代纸质文件?[之三]
作者:阿昆  来源:北京档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电子文件  纸质文件  “克隆”  档案馆  通州区  作家  档案工作  刘绍棠  文学史研究  加密技术 
描述:开场白:电子文件像一阵风,先是轻轻吹拂我们的面颊,接着便吹进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且无孔不入。面对这强劲的风,见仁见智,众口不一,且看谁讲的更有道理。再次预报接下来的辩题是:“企业档案是分级管理好,还是属地管理好?”
作品在残稿中重生
作者:刘守华  来源:中国档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刘绍棠  长篇小说  作家  档案馆  通州区  《故乡》  乡土作品  手稿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地火 
描述:作品在残稿中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