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亭》的世俗选材与民俗观照
-
作者:杨振良 来源:戏曲研究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民俗观 汤显祖 杜丽娘 世俗 选材 戏曲文学 民俗性 文化思想 戏曲研究
-
描述:明代前后期的文学性质不同,前期与民俗性比较密切,属于民间大众;中晚期之后的文学由于已进入了文士个人创作与精神解放的文艺思潮,在当日社会文化背景下所出现的作品,无疑可视为文化思想转型的产物,属于市民阶层。因此学界前贤对汤显祖戏曲作品的研究观察点,便透过晚明心学思潮的
-
杰克·伦敦的“笨”方法
-
作者:齐红深 来源:课外语文(初中)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杰克·伦敦 词汇 纳兰性德 东风 方法 晏几道 文山 英语会话 饮水 莎士比亚
-
描述:杰克·伦敦的“笨”方法
-
巧施方法妙解诗词
-
作者:王华 来源:中学课程资源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鉴赏 高尚情操 中国古代文化 人格魅力 方法 王安石 表达 李白 意象叠加 有法可依
-
描述:探求一些方法,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知人论诗晓背景欲知诗之深意,必先明人之境遇。进行诗歌鉴赏,首先要审视一下作者。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
-
名著导读应是系统性导读:以鲁迅《朝花夕拾》为例谈名著导读方法
-
作者:崔娟梅 来源: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系统性 要读 会读 美读 思考 《朝花夕拾》 例谈 方法
-
描述:新课程改革中,"名著导读"被列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然而这项内容在真正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的导读效果却是不尽人意。文章主要论述教师对学生的名著导读应该有方法,成系统性,即从"要读名著"、"会读名著
-
课堂应是开放的天地
-
作者:管玉新 来源:甘肃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 开放 开放 指导 指导 方法 方法
-
描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言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一个普遍真理观念的历史旅行——以陆九渊“心同理同”说为例谈
-
作者:葛兆光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念史 方法 “东海西海 心同理同” 普遍真理
-
描述:的意旨与重心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通过对这一观念在历史中的考察旅行 ,以讨论一种观念史的研究方法
-
一个普遍真理观念的历史旅行:以陆九渊“心同理同”说为例谈观
-
作者:葛兆光 来源:东岳论丛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念史 方法 “东海西海 心同理同” 普遍真理
-
描述: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一观念在历史中的考察旅行,以讨论一种观念史的研究方法。
-
诗人的剧,剧作家的诗:郭启宏剧作印象
-
作者:周传家 来源:中国戏剧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选材 司马迁 剧作家 王安石 唯物史观 脊梁 英雄史观 民间艺术家 中国历史 报任安书
-
描述:并不一定是位高职显者,而常常存在于各个阶层和平民百姓之中。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郭启宏的剧作体现出了这种唯物史观,他笔下的“脊梁”不仅有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政治家王安石,还有名不见经传的民间艺术家成兆才、白玉霜等。《司马迁》是郭启宏的成名之作,或者象他自己所说,是他“获得真正艺术生命的起点”。伟大的历
-
2005年高考诗词鉴赏系列(六)
-
作者:唐惠忠 来源:中学文科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词鉴赏 “唐宋八大家” 高考 王安石 七言绝句 特征性 江苏 赏识 描写 选材
-
描述:2005年高考诗词鉴赏系列(六)
-
母钱应是超值钱
-
作者:郁恩芹 来源:西部金融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母钱 翻铸 选材 清代 铜材 通称 优质 特点 资料 材料
-
描述:母钱是铸张的通称,系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以供成批造钱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