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传播学角度看青春版《牡丹亭》
-
作者:王燕飞 来源:当代戏剧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青春版《牡丹亭》 传播学 传播媒介 传统戏曲 策划制作 美籍华人 载体形式 轰动效应
-
描述:其实在青春版《牡丹亭》被策划制作之前,国内外已经先后有几出引人注意的《牡丹亭》的改编演出,其中包括美籍华人陈士争导演的全本《牡丹亭》。但这几出《牡丹亭》并不以传播昆曲为旨
-
追求语文课堂的一种“静”界
-
作者:雷鑫亮 曾扬明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 学生思维 独特见解 音乐 陆九渊 气氛 教师 休止 詹天佑
-
描述:学大师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所以,语文课堂追求一种“静场”、“静思”、“静写”,让动静相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产生独特见解,闪现灵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
两种爱情追求的展现:再读《西厢记》与《牡丹亭》
-
作者:侯春慧 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教研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爱情剧 展现 《西厢记》 文学作品 主题之一 现实主义 浪漫主义 牡丹亭 永恒 不变
-
描述:生死不渝的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不变讴歌的主题之一.<西厢记>和<牡丹亭>一为现实主义剧作,一为浪漫主义剧作,同是爱情剧的杰出作品.
-
王烈泉:“治好每一个病人是我的追求”
-
作者:暂无 来源:揭阳日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报纸
-
描述:
人物档案
王烈泉从一名普通的赤脚医生成长为副主任医生,现为东山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连年被评为区、市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7年被评为省劳动模范,1998年被选为广东省第八届党代表,现为省十届人大代表。
记者王媛媛
翻阅着这厚厚的一沓材料,我的心也随之变得深沉、厚重:《广东省精神卫生条例
-
不断提炼办学思想应是成功校长的重要追求
-
作者:孙恭恒 来源:中小学校长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校长 办学思想 教育刊物 心路历程 崇高精神 教育事业
-
描述:.是中国新时代校长的富有个性化的成长之路。[第一段]
-
从陆象山本心哲学析论儒家追求「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之观念
-
作者:黄信二 来源:哲学论集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陆象山 心学 本心 心即理 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
-
描述:础,以寻得道德实践之内在动力
解决了孔子以来探问「礼之本」的课题。作者探讨此一问题意
识的方法性结构,主要是区分了哲学之「发生」与「应用」两
范畴,并强调此一课题的探讨必须画於「道之本体」的层次论
述,即必须置於有关哲学之「发生」的位置论述,而非一般哲
学之「应用」的层面中诠释。同时,作者强调对象山哲学的理
解,应注意其哲学的发生性背景;本文即以「心即理」观念的
分析做为本文的诠释背景,希望能透过此方法,使对象山的研
究能以问题意识为导引,以处理其文本的诠释方向,并还原象
山哲学之原初精神。
-
以情反理 追求个性解放——从《牡丹亭》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
作者:韩彬 来源:考试周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至情 至情 《牡丹亭》 《牡丹亭》 个性解放 个性解放
-
描述:“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核心,而“至情”是其所追求的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贯穿于汤显祖整个艺术世界的灵魂。《牡丹亭》是汤显祖“至情”论的最好演绎,其贯通于生死虚实之间的“至情”呼唤着精神的自由和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