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述论
-
作者:陈光崇 来源:历史研究 年份:197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司马光 资治通鉴 历史文化遗产 述论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历史研究 二十四史 历史上 我国古代
-
描述:代的典籍,一不准印,二不准卖,三不准借,统统目为"四旧",一扫而光。敬爱的周总理曾经针对他们肆意阻挠出版古籍的罪行,愤慨地责问道:"《资治通鉴》还用审查吗?二十四史还要修改吗?《红楼梦》这些书也能作为‘四旧’吗?"正是由于周总理的正确领导和坚决斗争,由于华主席、党中央一举粉碎了"四人帮",二十四史的整理出版工作才得胜利完成,《资治通鉴》的标点本才能获得重印,广大人民和专业工作者又迎来了研究和整理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的春天。
-
商代行政区划述论
-
作者:李雪山 来源: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行政区划 甲骨文 卜辞 商王朝 陈梦家 大邑 《周礼》 《左传》 述论 西周金文
-
描述:商代行政区划述论李雪山商代行政区划即都鄙问题的研究,由于材料有限,人们在谈到它时往往语焉不详,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多①,但由于殷商都鄙问题,对商代行政区划、历史地理,对西周春秋国野制度的影响等诸方面的
-
段玉裁校勘学述论
-
作者:漆永祥 来源: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段玉裁 校勘学 述论 宋本 底本 改字 杜注 《周礼 《说文解字注》 戴震
-
描述:之一。本文试就其在校勘学方面的成就加以述论。
-
《周礼》所记女官述论
-
作者:董云香 来源:文化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女官 王后 周礼 祭祀活动 述论 内外命妇 宗庙祭祀 女性 官职 卿大夫
-
描述:女官的建置最早始于周代。《周礼》中载有诸多涉及女性的官职,秦汉以后,各朝代设置女官时均参酌《周礼》,加以兴革损益。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女官是指由女性担任,且其所管理的事务限于宫廷和"阴事"的官职。据不完全统计,在《周礼》的370多种官职中直接由女性担任的官职约11种,
-
张方平政治思想述论
-
作者:黄海燕 来源:史学集刊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张方平 政治思想 《乐全集》 述论 王安石变法 三司使 转运使 经济思想 士大夫 免役法
-
描述:张方平政治思想述论黄海燕张方平(1007-1090),北宋名臣,字安道,晚年号乐全居士,南京(今河南商丘市)人。景元年(1034)举茂材异等,释褐为秘书省校书郎,知苏州昆山县。历仕仁宗、英宗、神宗
-
李觏《周礼》学述论
-
作者:夏微 来源:史学月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周礼》 李觏 上海古籍出版社 述论 庆历新政 儒家经典 四库全书 思想家
-
描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338页),故“东南士人,推以为冠”(《盱江外集》卷一《告词》,第336页)。诸经之中,李觏“尤长于《礼》”(《江西通志》卷一百三十《建昌府重修李泰伯先生墓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517册,第607页),而《周礼》最受其推重。其《周礼》学著述不仅包括《周礼致太平论》十卷,还包括《礼论》、《富国策》、《安民策》、《强兵策》、《平土书》、《常语》、《明堂定制图序》等带有政论性、学术性的文章。李觏经常在这些文章中援引《周礼》并加以诠释,以阐述自己的思想。《周礼》既是李觏学术思想的经典依据,也是其功利思想的理论源泉,可是学术界对李觏的研究多聚焦于他的功利思想,其《周礼》学迄今尚无专文进行论述,这无异于知标而不知本,治末而未理其源。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李觏《周礼》学作一探讨,以期对李觏的学术有更加全...
-
宋代台谏监察的衰落与熙宁变法述论
-
作者:季盛清 来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熙宁变法 台谏 变法派 监察制度 监察官员 王安石 监察御史 反对派 吕惠卿 述论
-
描述:衰,从此日趋衰败.本文拟就宋代台谏监察的衰落与熙宁变法的关系及其经验教训,谈点粗浅的看法.
-
从陈洪绶与周亮工交游看明末文人之人格心态
-
作者:平志军 来源: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陈洪绶 陈洪绶 周亮工 周亮工 交游 交游 述论 述论
-
描述:遗民画家陈洪绶与贰臣文人周亮工,以文字定交明末,并由对彼此才艺的知赏,加之思想的相通,终成莫逆交,至死不渝。梳理辨析二人交游事迹,对于我们了解明清之际文人人格心态,及遗民与贰臣两大群体的为人处世与艺术创作不无裨益。
-
《牡丹亭》“声腔说”述论
-
作者:蔡孟珍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
描述:本文拟概述《牡丹亭》「声腔说」产生之因缘,并针对《牡丹亭》为弋阳、宜黄等腔而作之说法提出质疑,进而就万历前后曲坛声腔之消长态势,当时昆伶唱演《牡丹亭》之事实与海盐、昆山谱腔规律之异同诸端予以辨析,举证说明汤氏原作所用声腔系由海盐过渡到昆山之迁化历程,从而探讨戏曲创作、制谱乃至爨演所关涉之种种论题。
-
宋儒孟子观述论
-
作者:陈寒鸣 来源:中国哲学史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孟子》 孔子作《春秋》 心性论 道统 程朱理学 宋儒 理学家 王安石 《宋元学案》 人格精神
-
描述:或疑或非、或黜或低的音符,以至逐渐形成起宗益与非盈二大思潮。本文试对宋儒孟子观作一述论,看看各种类型的儒者究竟是怎样看待、评议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