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编地方志应是一部科学的文献
-
作者:学 志 来源:桂海春秋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新编地方志应是一部科学的文献
-
区分象征和托物言志
-
作者:杨帆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托物言志 象征 表现手法 表达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形象 作者 区分 概念
-
描述:象征和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各类考试多有涉及。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感到,这两种表现手法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浅析如下:象征和托物言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
-
春秋之际以诗言志的文学批评论
-
作者:余和生 来源: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言志 尚书 周礼 吴季札 文学批评
-
描述: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学批评的人文传统与创新精神。
-
“诗言志”与“功成作乐”
-
作者:暂无 来源:新华文摘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言志” 表现形态 2010年 大学学报 乐论 功德 范畴 周礼
-
描述:赵辉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撰文指出,诗是周代乐制巾乐的表现形态,属于乐的范畴,故所谓先秦诗论都是乐论。“诗言志”原本是西周礼乐理论形态中乐论的一个命题,足“功成作乐”的乐学观在“论乐
-
托物言志 含蕴有味
-
作者:乐燎原 来源:当代学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托物言志 古典诗词 表现手法 表达 王安石 作者 作品 诗法 主旨 客观事物
-
描述:诗法指津"托物言志"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指诗人运用象征或寄兴等手法,通过描摹客观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
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王安石 苏轼 高中 语文教学 教材研究 文言文
-
描述: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言前人所未及 论前人所不周——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评介
-
作者:汤振海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言前人所未及 论前人所不周——王英志《清人诗论研究》评介
-
借游言志,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作者:王茂恒 来源:现代语文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褒禅山 山水游记 感情色彩 尚情 石钟山 人生哲理 王安石变法 情景交融 六朝时期 苏轼
-
描述:如果说魏晋六朝时期的山水游记还仅仅是模山范水,那么到了尚情的唐代,便在游记中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与唐人尚情相比,宋人更尚理。正如宋诗出现过议论化的倾向一样,宋人也利用游记进行说理,从而开辟出游记创作的另一蹊径。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和苏轼的《石钟山记》即为显例。
-
〔古镜〕晏殊不隐·章学诚的天资与成就·以诗言志示清廉
-
作者:暂无 来源:青年文摘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
描述:〔古镜〕晏殊不隐·章学诚的天资与成就·以诗言志示清廉
-
借游言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
-
作者:王茂恒 来源:写作:高级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 山水游记 王安石 苏轼 宋代 说理文 风格特色
-
描述:借游言志 各辟蹊径:《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对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