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丰傩面具艺术的写实\象征与意象
-
作者:宗恒 肖滢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丰傩面具 南丰傩面具 象征 象征 意象 意象
-
描述:南丰傩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其傩面具作为傩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其制作和使用中由浅入深,表现出其艺术的写实、象征和意象的特征。
-
南丰傩面具艺术的写实、象征与意象
-
作者:宗恒 肖滢 来源: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南丰傩面具 南丰傩面具 象征 象征 意象 意象
-
描述:南丰傩文化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对象之一,其傩面具作为傩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在其制作和使用中由浅入深,表现出其艺术的写实、象征和意象的特征.
-
主题、手法和观众
-
作者:潘井亚 来源: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观众 手法 整体感知 王英琦 公开课 社戏 课文 预习
-
描述:周三的公开课上的是王英琦的《看社戏》,第一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意在用问题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
反衬手法在唐诗中的妙用
-
作者:范晓燕 来源:写作 年份:200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手法 唐代诗歌 王维 境界 山林 山水诗 正面描写 王安石 鸟鸣涧 静中有动
-
描述:反衬手法在唐诗中的妙用
-
表——古代中国国家实体的标志与象征
-
作者:王克陵 来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国家实体 象征 华表 交午 社稷 诸侯 左传 华平 特立 《周礼
-
描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周礼·天官·大宰》说:辅佐王
-
区分象征和托物言志
-
作者:杨帆 来源:考试(高考语文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托物言志 象征 表现手法 表达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形象 作者 区分 概念
-
描述:象征和托物言志是古代诗歌中经常使用的两种表现手法,各类考试多有涉及。许多同学甚至老师都感到,这两种表现手法非常相似,难以区分。现对这两种表现手法浅析如下:象征和托物言志都借助某一物象来表述另外的东西
-
试析反对“王安石变法”势力的形成及其手法
-
作者:贾献文 陈光莲 来源: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变法 宋神宗 反变法派 青苗法 反对派 试析 文彦博 手法 东明县 熙宁
-
描述:但新法只推行了几年就失败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反对派势力的强大就是个重要原因。反对变法派为了阻
-
语言·象征——评杨克诗集《图腾的困惑》
-
作者:杨远宏 来源:南方文坛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象征 图腾 表达方式 诗歌语言 语言方式 民族 诗歌创作 中国诗歌史 石头 王安石
-
描述:个方向上都是同时性的。如果说王安石的“缘”,贾岛的“敲”,曾经作为中国诗歌史上的深刻事件有过不断的提示和照亮的话, 那
-
王安石象征诗阐论
-
作者:王晋光 来源: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象征手法 神宗 吕惠卿 意象 象征诗 熙宁 文学理论 中华书局 司马光
-
描述:变成了一个象征,甚至是一个象征[或者神话]系统的一部分。在探讨王安石诗的寄托的时候,我们发觉安石在很多地方使用了象征手法来表达他的意念。他这种象征手法跟西方文学所指的象征手法颇有不同,可以称为中国式
-
宋“以才学为诗”第一人:略论荆公诗之用典
-
作者:张福勋 来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典故 手法
-
描述:苏、黄、陈三家是宋以才学为诗的代表人物。而在此前,则有王安石为他们树立了榜样,尊定了基础。荆公诗之用典,不外袭意与袭辞二端。其手法,或直用,或化用;或显用,或隐用;或概用,或摘用;或正用,或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