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中的“华”究何音
作者:杨一成  来源:语文教学之友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华山  游记散文  王安石  集体备课  读音错误  理趣  句子  写法  见解 
描述:王安石的《》一文是一篇理趣盎然的游记散文,集体备课时,大家对其内容和写法见解一致,但对文中华的读音却莫衷一是。文中出现华字的句子集中在第一段,共有三处:亦谓之华山;距其院东五里
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和《石钟山》之比较
作者:蔡生兰  来源:青海教育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钟山  叙议结合  比较阅读  游记  王安石  文章  记叙 
描述:王安石的《》和苏轼的《石钟山》两篇游记作品和我们常见的一般游记的写法不同,它们名为游记,实际上并不是,而是通过记叙来阐发作者的见解。将两篇文章作比较阅读,既有利于把握两篇文章
其文相近 其趣各异——细品《》与《石钟山
作者:李兴茂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石钟山  王安石  游记散文  苏轼  中国古代  表现手法  感性  地理沿革  文章 
描述:王安石的《》和苏轼的《石钟山》一同被选入人教版高中第三册第五单元。这两篇文章常被人相提并论,因为两文颇为相似:同为中国古代游记散文的名篇;长短相同,均为五百多字;结构和表现手法相近,都是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的重要思想与陈国宇
作者:桑文彬  来源: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要思想  老师  陈国  《现代语文》  中学语文教师  成功因素  王安石 
描述:个中学语文教师,我多次教此文,
深入 深思 慎取:从《》想到调查研究
作者:叶介甫  来源:中国统一战线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唯物主义思想  工作者  王安石  专业调查  统战理论  文学家  辩证法 
描述:为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政治家,
王安石
作者:暂无 来源:巢湖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 只因为有了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的“到此一游”,这名不见经传的一座小山于是便扬名天下。 在含山县东北7.5公里处。史称,唐贞观年间,有高僧慧云游至此,曾于山下结庐,故而得山名。华阳
王安石研讨会”在含召开
作者:暂无 来源:巢湖晨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晨刊讯 4月18日上午,“王安石研讨会”在含山召开。来自江西省临川市王安石纪念馆的两位专家和含山县教育界、文学界的人士济济一堂,讨论了王安石的渊源,以及如何传承王安石的改革精神
山上谜对谜
作者:高扬  来源:故事家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字谜  瑰丽  景色  北宋  险情  道路  欣赏  山洞 
描述:北宋年间,一天,王安石约着几位诗友去。他们举着火把进了一座山洞,洞中的道路崎岖难行,处处隐藏着险情,可是他们鼓起了勇气,欣赏了洞中瑰丽神奇的景色。出得洞来,王安石感慨万分,制了一个字谜让诗友
知人
作者:王安石  来源:文苑(经典美文)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知人  郑注  王安石  两面派  表面现象  王莽  赏析  治道  尘埃  看法 
描述: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非终然也,规有济焉尔。王莽拜侯,让印不受,假僭皇命,得玺而喜,以廉济贪者也。晋王广求为冢嗣,管弦遏密,尘埃被之,陪扆未几,而声色丧
桂枝香
作者:王安石  来源:世界中学生文摘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桂枝  画图  历史教训  六朝  艺术手法  王安石  历史风云  诗三百  怀古咏史  化用 
描述:桂枝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