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牡丹亭》复音形容词结构分析
作者:程建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复音形容词  复音形容词  结构  结构 
描述:,这应该同戏曲适用于咏唱的性质是分不开的。
小议古汉语中的“动宾介宾”结构
作者:赵国林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古汉语  答司马谏议书  介宾结构  文言文  动宾  小议  左传  王安石  姜氏 
描述:文言文中,有一种已经被现代汉语淘汰的结构——动宾介宾结构。例如(一)以授之于有司。(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二)遂置姜氏于城颖。(《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从“右文说”产生的时代背景看其历史意义
作者:王立军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右文说  时代背景  语音  历史意义  声训  王安石  历史观点  历史时期  历史现象  语言 
描述:背景来看一下它产生的历史意义。
曲白相生 雅俗与共——《牡丹亭》文本语言风格刍议
作者:葛丽英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汤显祖  《牡丹亭》  《牡丹亭》  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 
描述:《牡丹亭》之所以在问世后产生了巨大影响。除情节、主题的原因之外,其鲜明的语言风格也是该剧为当时的读者群所广泛接受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笔者认为,《牡丹亭 真正的"无边文采"在语言风格方面表现为曲白
语言内部补偿看入声舒化现象
作者:国术平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入声舒化  自我补偿 
描述:入声与舒声相对,以发音短促及塞音韵尾来别义的。在发展过程中入声逐渐消失,原入声字为了继续发挥作用,在入声消失的同时采取了内部补偿以达到语音系统的平衡。语言在不同地区发展的速度不同,入声舒化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