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鲁洁:引导生活的建构应是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
作者:暂无 来源:小学德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道德教育  生活  引导  鲁洁  《教育研究》  成人之道  2010年  生命活动 
描述:鲁洁在《教育研究》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道德和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怎样去做成一个人",道德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引导人走上"成人之道"。回归生活的德育,究其根本就是要使其回归到人自身,回到"成人之道
苏式生活:谁来定义苏式生活
作者:李楠  来源:现代苏州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生活  定义  游园惊梦  牡丹亭 
描述:“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亭深院。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牡丹亭·游园惊梦》代题记
省委党刊《党的生活》正式发刊 白恩培撰写发刊词 李纪恒出席
作者:本刊记者  来源:云南党的生活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座谈会  党刊  生活  发刊词  办刊方向  创新思路  党组织  党员干部  杂志社  舆论氛围 
描述:桂梓主持。白恩培在发刊词中说,省委机关刊《党的生活》发刊,对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
应是良辰
作者:薛菲儿  来源:中文自修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柠檬汁  柠檬汁  掺杂  掺杂  裁剪  裁剪  城市  城市  视野  视野  打翻  打翻  底色  底色  窗外  窗外  感觉  感觉  生活  生活 
描述:偶尔有闲心看窗外斜晖。城市里的落日其实并不美,尤其是在视野被四处耸起的高楼裁剪得七零八落之时。淡淡余光被掺杂在灰蓝的底色上,如打翻在地的柠檬汁,有种酸酸的感觉——绝非是什么落霞孤鹜的美景。
语文课堂上的华彩乐段
作者:余伟  来源: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乐段  陈最良  牡丹亭  学生  老师 
描述:当学生对“问关莺语花底滑”句中“问关”一词面露疑色时,我模拟鸟叫声“嘎咕——嘎咕——”地叫了几句,颇似《牡丹亭·闺塾》里迂腐的先生陈最良。女生小婧“哦”的一声表示顿悟,然后明确地提出批评:“老师。我觉得你叫得不够好听。”于是,
为学应是一片欢喜境界
作者:罗志田  来源: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境界  轻松愉快  常态  学校  仁者  生活  学生  乐山  烦恼  智者 
描述:学生天天处于"不亦恼乎"的状态,老师也绝不可能轻松愉快,于是大家都在烦恼郁闷中生活。这正是今日学校的常态,却绝对不应是学校的常态!在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时代,愉悦似乎是个常态。就连
学生大课间活动应是集体活动与自主活动的有机统一
作者:张淑芬  来源:天津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课间活动  课间活动  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  自主活动  自主活动  大课间  大课间  学生集体  学生集体  中小学生  中小学生  体育运动  体育运动  表演性  表演性  阳光  阳光  中小学校长  中小学校长 
描述:人对这种做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大课间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不应该搞一些集体操,因为那是"表演性"的,学生是被动的,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大课间活动到底是集体活动好还是自主活动好?围绕以上问题,我们邀请了专业科研人员和部分中小学校长撰写文章,谈出他们的观点,供各学校参考。
语文课要让学生乐于说
作者:曾秋月  来源:教育导刊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学生  口语训练  说话能力  课前五分钟  语文新大纲  语文教学  王安石  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描述: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利
从互文性理论谈《牡丹亭》中互文符号的翻译
作者:林雪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互文性  互文性  翻译研究  翻译研究  互文符号  互文符号  文本  文本 
描述:方法,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是由马赛克式的碎片拼 接而成,与前文本,互文本以及社会文化系统有着紧密的联系。 她的这一观点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兴趣。这个理论的提出最初是用 来分析文本,目的在于发现文本之间
文本到舞台:《茶馆》和《牡丹亭》的时空比较
作者:杨淑英 夏玉瑶  来源: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文本故事  文本故事  舞台时空  舞台时空  表演模式  表演模式 
描述:舞台是剧本文本最好的表现空间,承载了文本所要表现的时间长度。中国古典戏曲的代言体叙述表演的形式和现代话剧的以幕来作线性表现的时空意识的差异,决定了它们的叙事时空各具特色。就文本与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