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语文课堂应是生成的:对叶澜教授“动态生成”观点的认识与实践
作者:徐云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  新课程  学生学习  语文课堂  一线教师  叶澜  重要理念  引导学生  教育硕士 
描述:伴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我们的语文课堂是否也在悄然更新呢?"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正是因为有了"动态生成"的观念,课堂孕育了新的生命,焕发着新的精彩。在浙江大学攻读教育硕士的这三年间
语文课堂应是生成
作者:徐云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和她的“动态生成”观点特别让我感兴趣。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她在《新基础教育》中
语文课堂应是生命课堂
作者:张素君 叶华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生命课堂  语文课堂  语文学习  关注学生  人文精神  工具理性  教学过程  科学主义思潮  语文教育 
描述:语文是文化的载体,它记录着一个民族生命发展的历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而生活是生命的轨迹,语文就在生活中与每个人的生命相随左右,陪伴终生。但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学语文教学深受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己经越来越偏离了这个方向,而滑向了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深渊。语文与人
文化不应是标签 艺术不仅是概念: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泛文化
作者:付小明  来源: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初中  语文课堂  泛文化  浅文化现象 
描述:前段时间,笔者曾以参赛选手和听课教师的双重身份参与了所在地区的赛课,这次赛课选课范围限定于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在参与过程中,笔者惊异地发现一个共性,那就是无论对文本的解读达到何种程度,不管有没有带领学生将文本吃透,参赛者最终都扛出了文化和艺术的大旗,在这些教师的课堂里
论汤显祖《牡丹亭》的“情”与“
作者:张志凌  来源:安徽文学(下半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描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让中职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者:李启玲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中职学生  教师  语文素质  阅读习惯  中职毕业生  语文能力  语文基础  学习兴趣  王安石 
描述:改变这种现状、使中职的语文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爱上语文呢? 一、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理解学生;最重要的是相信学生,看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把
营造语文课堂的“静”界
作者:安建忠  来源:新课程(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课堂  学生  独特见解  语文教学  营造  学习环境  陆九渊  语言文字  读书  新课标 
描述:宋儒理学大师陆九渊说:"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语文课堂追求一种"静场""静读""静思""静写",让动静相宜,才能真正地让学生产生独特见解,闪现灵性的火花,这样的语文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寓“情”于“”的《牡丹亭》
作者:王娟  来源:语文学刊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汤显祖  《牡丹亭》     
描述: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情"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的爱情,是一种寓"情"于"
语文课堂应是富有诗意的课堂
作者:张青花  来源: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底蕴有重要作用,因此语文课应充满诗意充满灵气。 诗意的语文课堂需要诗意的语文教师。什么是诗意的语文教师呢?诗意是充满激情的,不仅要有理论的支持,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学底蕴,更重要的是人格的力量。
生态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
作者:范恒  来源:广西教育B(中教版)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生态课堂  以人为本  人文关怀 
描述:,具有广阔视野和创新能力,成为对民族、国家、人类有责任感的现代公民".那么,如何在课标理念的指导下,让生态的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