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诗人笔下乌江 浅议杜牧王安石李清照
作者:李炖仁  来源:洛阳师专学报(综合版)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描述:诗人笔下乌江 浅议杜牧王安石李清照
议论须带情韵以行——杜牧王安石李清照乌江对读
作者:郭象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江东  司马迁  项羽  乌江  王安石  地方  议论  李清照  杜牧  对读 
描述:项羽自刎乌江这段历史,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是这样记载的: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般船待,谓项王日:"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乌江
作者:王安石  来源:新语文学习(高中)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诗歌  文学作品  乌江  王安石 
描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引起的是与非
作者:田山  来源:名作欣赏 年份:1983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迁  刘邦  江东  乌江  军事  项羽  政治    人民日报 
描述:概括下来,列示于后: “王荆公比起小杜来实在要高明得多”。(黄语)“可见杜的观点是不可取的,而王的观点是可取的。”(宋语)他们的理
项羽?何不渡乌江
作者:王仲孚  来源:史学汇刊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羽  乌江  杜牧  王安石  项羽  乌江  杜牧  王安石 
描述:乌江,面对铺天盖地追杀而来的汉军,眼前的江东子弟,是否还会站在项羽的一边,与汉军决一死战是有问题的。王安石是用的疑问句,但意思是倾向肯定的。 杜牧是一位诗人,具有浪漫情怀与理想性,王安石则有实际从政
《题乌江》与《乌江》比较
作者:韩姝婧  来源:文学教育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题乌江  乌江  王安石  江东  杜牧     
描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唐·杜牧《题乌江》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宋·
秦郎笔下饶姿态 底事轻訾“女郎”——秦观
作者:杨世明  来源: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重要地位  北宋  女郎  唐人  秦观  元好问  王安石  苏轼  黄庭坚  金代 
描述:要应研究他的词,但其他方面似亦不可略而不论。特别是他的并非毫无可取,但自元好问讥评以来,人多以“女郎”目之,无形中对他的抱完全否定态度,这种
浅议北宋熙宁年间的役法改革——兼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役法问题
作者:张伟  来源:宁波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199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司马光  免役法  北宋时期  熙宁  浅议  改革  差役  户等  在役 
描述:宋神宗熙宁年间,宰执王安石一改役制,废差役而行募役。这一改革举动,立即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一大批官僚士大夫的强烈反对。数年后,王安石被迫去政,新法即被废止。对北宋时期这一场变革与反变革,向来众说纷纭
政治家兼诗人王安石
作者:汤永成  来源:新高考(政史地)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王安石  政治家  诗人  《梅花》  文化繁荣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积贫积弱 
描述:国家相比,无论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毫不逊色。然而,在经济文化繁荣的表象后面,却隐藏着积贫积弱的事实。
哀项羽趣谈
作者:陈爱明  来源:中学语文 年份:2004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项羽  诗趣  南京  江苏如东  李清照  楚汉战争  中学  江东  王安石  乌江 
描述:哀项羽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