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诒让论译学(翻译理论史话)
-
作者:陈福康 来源: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孙诒让 翻译理论 译学 章太炎 语言文字 开民智 变法 目录学 文献学 周礼
-
描述:孙诒让(1848—1908)与俞樾、章太炎并称清末三学者,有"经学殿后"、"朴学大师"之誉称。他在经学、史学、子学、甲骨学、金石学、校勘学、目录学、文献学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又是晚清最杰出的教育家
-
以俄译本《红楼梦》译诗为例谈译诗应是诗
-
作者:詹德华 来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帕纳秀克 《红楼梦》俄译本 译诗
-
描述:本文从1958年俄译本《红楼梦》译诗中选取三首作为例子,针对反映在我国俄语诗歌翻译中的某些问题,结合俄语格律诗的特点,对诗歌翻译中韵律、结构和词语的处理以及相关问题作一点探讨。
-
从汪译《牡丹亭》下场诗看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
作者:刘庚玉 郭军 来源:怀化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创造性叛逆 创造性叛逆 牡丹亭 牡丹亭 下场诗 下场诗
-
描述:面来描述创造性叛逆现象,以此说明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过程中的必然性。
-
译意与译味:读汪榕培英译《牡丹亭·闺塾》
-
作者:李瑞凌 来源: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汪榕培 汪榕培 《牡丹亭·闺塾》 《牡丹亭·闺塾》 译意 译意 译味 译味
-
描述:汪榕培在戏剧《牡丹亭·闺塾》的翻译上运用了3种翻译策略:舍意取味、意味兼得和化意入味。译意是基础,在译意和译味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译味是他翻译的主旨和目标取向。在译味过程中,他不拘泥于原作的表达形式
-
从认知图式理论视角看文化负载词翻译:以汪译《牡丹亭》为例
-
作者:林佳 来源:经营管理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牡丹亭》 《牡丹亭》 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 文化负载词 文化负载词 翻译策略 翻译策略
-
描述:个方面探讨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
我和外孙学《三字经》
-
作者:达洲 来源:老年世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三字经》 《辞源》 《六经》 王应麟 秘书监 南宋
-
描述:《三字经》,《辞源》释词为:“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王应麟,字伯厚,南宋鄞县人。他少年时通《六经》,淳祜元年中进士,历任过秘书监、吏部侍郎等诸多官职,博学多闻,长于考证,著述丰厚。
-
王应麟蒙学研究
-
作者:吴清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王应麟 蒙学 蒙书 蒙学思想
-
描述:想分析。好在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正确认识王应麟的价值。2008年2月,由清华大学中国古代文献研究中心和鄞州区合作建立“王应麟学术研究基地”,并随之展开了一系列的文献整理工作,为王应麟蒙学
-
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研究
-
作者:彭启福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陆九渊 心学 心学诠释学 儒学
-
描述:心学诠释学思想的先声。就其具体影响而言,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孟子的“良心”说,是陆九渊“本心”说的思想源头,甚至作为陆学核心概念的“本心”一词也直接取之于孟子。(2)孟子的“居仁由义”说
-
真德秀的文体学思想
-
作者:任竞泽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真德秀 文章正宗纲目 文体学思想 辨体 王应麟 吴讷 四分法
-
描述:真德秀丰富而系统的文体学思想,主要从《文章正宗》的编纂中体现出来。真德秀的文体学思想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一是《文章正宗纲目》所体现出来的,二是王应麟《辞学指南》和吴讷《文章辨体》中所引真德秀文体言论
-
陆九渊心学诠释学思想辨析
-
作者:暂无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文章 关键词: 诠释方法 陆九渊 学思 心学 “六经注我” “格物” 学术理路 相统一
-
描述:陆九渊倡导的“六经注我”不属于文本诠释方法,而是一种为学的路径。陆九渊对“读书”、“格物”、“穷理”、“道德本心”诸问题的分析,透显了他力图使“尊德性”与“道问学”相统一的学术理路,